央行搞MPA考核,有其固定标准,可以做到控制广义信贷总量扩张。同时,基本完善的利率市场化形成体系,就可以在MPA考核基础上顺利发挥利率引导,使得央行在货币政策上形成更强的调控能力,这本来是好事,也是应该的。
过度监管的意思,就是过数清在MPA考核的基础上,搞出来一大堆这也不能做、那也不能做,从业务层面掐死了很多操作空间,导致如来神掌连续劈,市场亚历山大。其实,央行出来MPA已经解决了广义信贷总量扩张问题,没有必要过度监管压缩空间,因为,考核指标会控制货币形成无序。央行和银监会之间,似乎存在一个监管行为逐级放大的市场误导,让市场非常紧张。因此,央行周末出来说,没什么新东西,市场不要紧张。
MPA达标,商业银行即可随意做,但是,银监会要求这也不行、那也不行,就等于给MPA考核打补丁,升级版本,控制市场自由度,加大监管力度。央行对此,肯定是有所不满的,因为,考试题出完了,银监会的任务是监考,不是TMD发习题集,这存在个人色彩嫌疑,因此,有人认为过数清是愣头青,被新华社暗指控制风险而制造风险,这也不是纯粹冤枉。
规则制定完成之后,权威部门出框架,监管部门穿透资产监管是应该的,但是,N份文件连续发,有过度监管嫌疑。整个事件,有可能最终变成假摔,回到MPA考核原点,达标即可,法不禁止即可为。
央行,应该在货币和信贷问题上具备权威,不应该让其他部门加佐料,否则,市场预期会受到严重干扰。这个问题,对未来中国金融系统是个问题。令出一门,该制定规矩的定规矩,该负责管理的负责管理,不能乱搞。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