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平之战,赵国面对气势汹汹的秦国,贸然出击决战,无必胜把握。廉颇主张退守长平,以逸待劳,拖垮秦军的锐气。廉颇和赵国,都没想到秦国竟然死死咬住赵国三年,成了死局。这种情况下,到底该怎么办?
廉颇的厉害之处在于,无必胜把握,坚决不会战,死靠到底。这种谋略,除非是老谋深算,否则,绝对不会轻易的理解。双方空耗国力,赵国扛不住,秦国也非常累。赵国就算是饿死40万,秦国也绝对不会少饿死人。会战,就会导致有可能全军覆灭,白死40万。
军事战争,最怕的就是伤敌一千,自损八百。如果,战争都是胶着战,敌我双方死伤惨重,那就没有战争艺术了。战争,就是要打不对称的结果,因此,决一死战时,就意味着投机性。如果,无必胜把握,轻易决战,很可能一把输光家底。
秦国长途奔袭,就是想要夺下长平,可以直接威胁邯郸。只要这个战略目的没有达到,那就是秦国失败。赵国,应该坚壁清野,宁可饿死,也要让秦国陪葬,而不是冒然投机决战。你的对手,若是高明到让你无法会战获胜,就不要战,只能死靠到底。
冒险,对付同自己并非旗鼓相当的对手,是有意义的。若对手是高手,就必须要认清现实,即使最后双方胜负已分,己方必败,也要让对方死伤惨重,这才是可取之道。罗马拖死汉尼拔,用的就是这种招数。
年轻,就容易有冒险投机心理,幻想自己能够让对手崩溃。年老,知道深浅,就不会很天真。廉颇,是心知肚明自己没那个本事必胜秦国。赵国,棋差一招。秦国,又不犯错。这个结果,即使是消耗致死,那也不是兵家之错。带兵的选择没有错,关键在朝堂上是不是有其他的方法解决困局。无计可施,也不能冒险决战,让秦国没陪着赵国多死人,这就是年轻冒进的错。
炒股票的道理,其实是一样的。你若没有必胜的把握,就不要决战,可以耗着。耗不起,也要耗着,这是老年人的智慧。外面决战的诱惑再大,也不能全军出击,除非有会战必胜的把握。三年饿死,也要坚守不出,这种智慧,只有战国名将才能真的拥有。不敌秦国,还要会战,就是天真无邪,可笑至极。把生死存亡,寄托在对手出错上,简直是贻笑大方。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