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界不是混沌系统的真是不多,因此,混沌系统的数学原理对于任何复杂系统来说,都是运行法则。倒过来看世界,往往比从表面看更简单了。
洛伦兹用计算机画了一个图形,数学公式超级简单:X=X平方+C。这个数学公式,就在屏幕上画出一个巨复杂的图形。外界的环境限制,再加上内部的简单数学公式,两者统一作用下,输入和输出不断放大影响,自反馈效应就会形成一种结构。这种结构的演变是受制于外界影响的,但更重要的是内在的分形法则。这种原理,在经济系统,道理是一样的。
宏观经济研究用没有用?常数C的控制有没有用?外界环境的催化和限制有没有用?说没有用的简直可笑至极。
微观经济体,面对自然选择法则下,存在最大的风险就是结构丧失。
人体也好,经济体也罢,在成长过程中变得越来越强大,其前提是建立在残酷的减掉失败路径基础上。外界的环境压力和催化,对于不同形状扩张的制约是系统性的。因此,面对微观结构形成,最重要的事,要看是否依附于宏观结构形成的基本自反馈基础上,是不是反复的输入输出必经路径。另外,一定要考虑到环境的制约限制,是否会彻底剪掉结构扩张。
为什么,银行业很特殊呢?原因就是,央行、商行、信用扩张,这种结构是反复的自反馈推动整个结构扩张,跟随经济体规模整体扩张。你是根本找不到任何一种作用因素打破这种自反馈现象。周期性震荡在所难免,想要彻底消灭这个函数最初的反馈形态基础,那是没戏的。
有些结构形成,在阶段看起来,似乎是必不可少的,但是,经过一段时间就被进化剪掉。有些行业,有些职业,被历史淘汰的时间周期并不是很长,原理就在于混沌系统对分形的要求。
人类的经济体形成从最原始的部落、家庭、宗族、国家、企业,一步步发展到国际化,这个过程,其实就是人类经济的混沌系统形成过程。经济体,也存在脑部、肺部、神经系统、心脏。每一个器官的分形和数学公式都不一样。所谓的自反馈,就是复合增长的力量来源。随着系统反复的爆发增长,维持在一个基础结构上,这是长期投资最重要的。
你是很难找到几个经济结构处于必不可少的分形结果的。你去看看世界经济,处于犄角旮旯的多的是。新加坡不是处于特殊地理位置,根本就不可能富裕起来,这就是世界经济分形处理的阶段性结果,并不等于进化的永远结果都是这样。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