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之所号称万物之灵,最厉害的地方就是不信邪。无论面对的问题有多大困难,都有人敢于尝试去解决,而不是倒退回远古时代。
人的心灵,这个看起来固若金汤的存在,也是要给彻底拿下来,这是要有勇气的。随着信息时代到来,认知科学进入新的发展时代,一种超越行为主义的研究方法开始出现。
如果,你搞过大规模面向对象系统设计的话,你应该清楚有一种东西叫设计模式。孤子、工厂,这些常见的模式是一种抽象系统存在。你看不到他们,但是,在设计系统的时候,你会用到。建立一种抽象的体系结构,去研究认知科学,就变成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基于这个体系结构,人们可以做到对认知科学进行理论构建,能够实验和预测,这样经验主义就会有了施展的空间。
认知科学,把人的心和脑组成的这个复杂存在看作一台标准的机器。感觉、记忆、思维、行为,就相当于输入、存储、计算、输出。面对这个复杂的机器,第一步就要设计一个逻辑和计算体系,以此进行科学分析。这就引发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出现:表征。这个表征的概念诞生,还是受到上个世纪信息论发展导致的。信息,这个极其神秘的宇宙组成开始被人们广为认识到。那么,人类的心理活动,是一种信息,这层窗户纸被捅破以后,就一发不可收拾了。
比如说,人们在阅读一篇文章的时候,这篇文章的段落、句子、短语、词汇、文字、符号,这些都是典型的表征。表征的逻辑结构,构成了一篇文章的实际结构。小孩子学习的时候,实际上是基于表征系统构建自己的思维模式的。中文,就是很典型的象形文字构建的表征系统。如果,我们能够把一门语言的表征体系构建起来,千千万万的中文就变成一组实体对象的逻辑关系了,这在计算机科学看来,并不是无解的。语言如此,人类思维千千万都是如此。计算机和语言学的链接开始出现。人类试图通过计算机的设计和计算能力,来处理语言系统。
你可以想象,一篇文章,用不同种类语言文字写出相同含义,本质上,背后对应的是一套完全相同的内涵,或者说是逻辑体系。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你再怎么变换语言,也是要说清楚这个画面的,这跟人们看到一个自然界的事物,产生一组感觉后,到人脑进行处理的道理是一样的。一些表征出现并形成逻辑关系,被人脑所计算处理,那么,构建一个庞大的人类心理表征系统,就成为研究的基础。因此,表征与计算,就变成认知科学发展的新一个方向,逐步摆脱了机械的行为主义,进入系统性理论构建过程。
从语言入手的好处是,语言本身就是人类描述世界的一种系统。自然语言理解能够实现,人工智能再实现,那从现有文字到思想解读的人工智能过程就彻底完成了,天网也就要诞生了。天网需要的实际上是惊人的计算能力和神经网络的复杂度,而不是认知世界的基础。这个基础,人类已经开始搭建一个逻辑上可行的架构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