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有些现象,想要解释清楚非常困难,根子上其实毛病就出在文化启蒙上。很多时候,不能理解一些中国文人的言论,骨子里的问题其实不仅仅出在这些人自身上,根本还在我国文化建设的底子上。
从中国的基础教育中,我们可以看到问题。中西方思想交汇结果,在中国的基础教育上,就是实用主义。制定教育大纲的高层人士,并不是不清楚我国传统文化的优势和劣势,也清楚不能把传统文化都拿出来当科学教,但是,也没办法彻底割裂传统。对于现代科学,我们又缺乏文化启蒙基础,不解释来源和历史过程,只是机械的传递知识点,这就造成一个非常明显的现象,有技术、有知识、没文化。
往传统走吧,说不清楚,论证没有,没法弄。往现代走吧,缺乏从古至今的西方文明传递过程,不知道怎么跟孩子说清楚,也没有社会文化基础。结果,就变成,大家从小都是看演义故事、武侠小说、言情小说、网络文学长大,学的都是数理化。至于,这些文化的根源和逻辑到底怎样,全都不知道。按我的理解,就是有知识的新文盲。
读过大学的,毕业后,直接变成文盲,这是常态。书架上摆的书,很明显会出现一致性趋同。到一个装修非常豪华的书房面前,必然会看到:史记、资治通鉴、二十四史。明晃晃的历史典籍摆着,活生生装逼玩文化,这是常态。至于这些文化到底怎么回事,没几个人真知道。还不如把金庸全集摆上去,大家都是资深读者,十遍八遍不算事,这还不包括影视剧。
新文盲的好处是,干活可以,基本的科学技术基础都具备,就是不知道科学技术怎么来的,也不需要知道怎么来的。但是,对中国影响最大的并不在于理工科,而在于人文和社科。你会看到非常多的文盲式学者充斥人文和社科领域。
新文盲现象,在社科领域的极度泛滥化,是令人惊讶的。因为,我们的思想文化基础不是西方文化。西方科学思想源头的深入普及过程,中国是缺乏的。中国有的是现代教育过程,缺乏的是科学的批判精神。
经受过基础教育之后,进入大学,走向社会,始终缺了跟文化根源的交流过程,因此,想要孕育领先的现代文明,就有点儿麻烦。领先,就意味着要超越的。日本,之所以还不是世界先进文化的代表,道理跟当前中国的问题是一样的。自始至终,都没有完成一种深入骨髓的文化批判凝聚过程,因此,想要具有文化征服力,其科学性不能保证,就肯定没戏。
孔子学院,对于传播中国文化思想有作用,但是绝对不是颠覆性的。中国人自己对于所谓的新儒学建设都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能指望靠新儒学去引领世界发展么?中国人,只能是回归到现代文明的根源,从文化基础上夯实自身,用一代又一代的先进教育去影响子孙后代,逐步进化成真正科学现代的文化大国,消灭新文盲才有可能真正的成为文化领航者。
经济发展了,有两个钱了,就开始从传统文化中寻找必然性,那是半彪。真正该做的,恰恰不是回归传统,而是拥抱现代化。埃塞俄比亚,是因为中国的现代化才归心的,不是大圣先师,这个要搞清楚。传统的,绝对不是世界的,这是毫无疑问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