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民间投资(续)

(2016-07-20 07:05:17)
分类: 投资札记
 民间投资》增速下滑,这种现象对应的是政府投资大规模增长,体现在银行贷款层面上就是总量持续增长,结构发生变化。由于,政府投资暂时从数据上看是可以还本付息的,因此,坏账爆发凶猛的民间投资被持续增长的低坏账表现的政府投资冲抵,坏账率出现企稳、走低,这并不奇怪。所以说,这轮民间投资增速放缓,完全是正常反应,必须要等市场自行见底之后,才有可能出现民间投资接过政府投资的枪。同样,也就意味着当民间投资调整结束再次出现良性增长的时候,政府投资必然会选择有序退出
  民间投资增长跟不上的根本原因,还是银行对民间投资信用扩张收紧了,不给机会玩展期,但是,对于地方政府和国有企业,因为背后还有足够深的政府信用扩张空间,因此,还在扩大信用。如果,银行不收紧对民营企业的授信,中国的经济结构调整就是纯扯淡,大家一起玩旁氏,迟早完蛋。从杠杆率的角度看,民企也是不比国企差,大家都是玩命上杠杆,实在不行了才选择去杠杆。银行,是最有能力收缩企业信用的机构,这就导致一批民企选择更高利息的民间借贷,造成一批呆坏账,这个去除过程正在加速,风险会爆发。因此,有些小贷公司和民间借贷肯定会当接盘侠,一批民企会因为这轮去杠杆躺下。这都是正常反应,除非看到民间投资整体企稳、回升,否则,调整不会结束
  政府和国有企业,也不可能永远扛着。中国政府的主权信用评级经不起政府融资无休止扩张,因此,国务院对民间投资很紧张。为了维系住整个经济增长,国家在提升赤字、信贷托住经济增长,期待民企完成调整。这个过程持续太长,就会出现被动的信用收缩,经济增长可能会出现下台阶现象。所以,此轮宏观数据见底从本质上属于且战且退的见底,必须要等到民间资本恢复投资能力之后才有机会看到新的转型结果。
  国家不改革,估计也扛不住多长时间。现在,就在靠政府扩张信用、居民扩张信用,分别从基础设施建设和住房信贷两个方向入手托住经济,试图让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逐步正常化。这两个方向的信用扩张可持续性也是有限的,必须要加快速度释放改革红利,否则,还会出现下台阶现象。
  改革的最大动力就是经济增长的刚性需求,被逼无奈,政府也会改革的。户籍制度,这种裹小脚发展的落后政策,终究会取消的,限制市场要素流动的各种壁垒,会被经济增长压力推倒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