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世界银行的统计口径,以可比购买力平价计算,中国的GDP总量跟美国不相上下,人均水平大概是美国四分之一,按照实际汇率计算,人均水平是美国八分之一,这就是中美之间的实际差距,造成这种人均劳动收入水平差距巨大的根本原因在于城镇化程度问题。美国的农业人口比重,进入21世纪之后就在2%以下,中国大量人口聚集在乡村和城镇,而不是聚集于城市,这带来的最直接问题就是经济发展效率低下。中国政府大规模投资乡村和乡镇,这是不可能的,这种撒胡椒面的模式需要巨大的投资总量,这是不科学、非集约的,只能将人口逐步集中到县、市级,将实际农业人口压缩到个位数百分比,否则,中国的工业化和城镇化永远无法实现。
全世界所有发达国家的农业人口比重没有两位数的,即使如此,也不影响一些发达国家成为农业出口大国。农业科技化,对于中国来说,是非常遥远的未来。这个事情怎么解决呢?除了投入和时间,没什么好方法,特别是要得到中央政策支持。
人口集中,才会有效的发挥科教文卫的公共投入,会大幅度提高人口素质,这是提高人均劳动生产率的关键因素。过度分散的人口布局,最终会制约经济增长,而盲目扩张城镇化,能解决硬件基础设施,解决不了软件,无法实现人口集中,就无法加速服务业发展,不可能提升人均收入。
鼓励农民工进城购房,仅仅是短期的一个政策尝试,遭遇阻力之后,中央会尝试其他策略推动人口集中。人口集中,市场集中,创新就会爆发。市场,是基于庞大的人口基数,而不是地域广阔分散。农耕文明,不会带来GDP,不会提高人均生活水平。未来十年、二十年,中国一大挑战,就是如何有效实现大量乡镇人口集中到城市,发展以县、市为主的城市结构,逐步消灭乡村、城镇,形成高度人口集中的后工业化时代。这个事情,没什么可质疑的,会带来中国下半场城市革命,乡村会逐步从中国大地消失。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