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杠杆,其实质是拆东墙、补西墙,而不是彻底去掉杠杆的总量,这个要搞清楚。
我国去杠杆的根本原因,还是在拉动经济增长的最关键两个领域:房地产、汽车。这两个领域牵扯到的相关产业链最长,因此,这两个领域的总量增长出现历史性调整,将导致很多基础行业发生重大改变。汽车,还有空间。房地产的问题是,每年销售的新建商品房总面积,这个数据很可能进入阶段性、甚至历史峰值。房地产,最可怕的还不在于其产业本身,更重要的是牵扯到大量的城市基础设施配套投资,这导致我国经济基本面出现重大调整。
政府投资、房地产投资,都紧跟每年房地产销售数据走。库存多了、少了,这是行业调整震荡问题。关键在于长期的商品房销售数据,这个数据的发展趋势到底进入什么状态。人们,过高的估计了我国房地产投资的威力,低估了房地产市场本身的内在价值规律。虽然,少数有钱人控制了房地产市场的价格走势,但是,大多数低收入群体对房地产市场的总的潜在需求,才是制约市场泡沫的关键。而目前,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存量问题,基本集中在大量经济发展趋势弱的区域。这给市场消化带来很大压力,只能通过城镇化和住房保障制度消耗。这部分市场的带动需求,进入历史性的去杠杆阶段。
去杠杆,去的是未来人口流入负增长的城市,并不等于去人口净流入的城市。所以,房地产相关领域的GDP表现就是拆东墙、补西墙。大量地方的中小房地产企业,除了地方政府救助,基本上是无解。几十个核心城市的房地产市场,进入白银时代。小城市被解放的库存,估计只能作为低收入人群和农转非人口的住房。这个过程是漫长的,但是,政府用财政转移支付扛着,时间会解决一切。在这个过程中,银行信贷就会出现拆东墙、补西墙,逐步转移到核心城市。
过剩产能,实际上也是围绕房地产市场的历史性转折开展的。房地产相关领域,超前建设的过多的配套产能,就会发生出清。钢铁、水泥,这些实际主要靠房地产带动的粗放型的发展模式,必须要改变。活下来的是精益求精的在细分领域发展的企业。
去杠杆,也就能去去真过剩的行业。杠杆比例高低问题,真不是想去就能的,这就像是融资炒股。能活,都不去。不能活,想不去也得去。所以,我国的杠杆率问题,短期内无解,这实际是经营风格问题。年轻人,就是冲动,有底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