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2》一文,里面有点儿小BUG,在这里要澄清一下。
储蓄率,世界银行的定义,是一国的国民收入总和减去总消费,再加上净转移收入,最后除以GDP。所以,储蓄率的概念,是包含了企业、个人、政府。那么,我国储蓄率超过40%,接近50%,实际上是包括了20%的政府财政收入的。
央行公布的2015年M2数据和存款增长总量大概15万亿人民币,财政部公布的财政收入总量大概也在15万亿,这30万亿,对比60多万亿GDP,剩下的就是总消费了。这样,数据就对上了。
楼继伟,在中美财政对话里曾经建议美国财政部长提高储蓄率,增强投资,带动世界经济增长。这里面的道理是数据可以说明的。中美两国占据世界GDP总量40%,但是,从带动世界经济增长的角度看,中国占据30%,美国占据10%。由于,美国储蓄率过低,导致美国的投资是不足的。在历史上,美国的储蓄率长期在20%附近,创造年均3%的经济增长,而当下,美国的储蓄率太低,可用于投资的资金总量不足,企业、政府、个人拉动经济增长的能力弱。
美国的储蓄率弱到什么程度呢?由于低油价和金融危机后美国人提高储蓄的原因,去年10月个人储蓄率达到5.6%,08金融危机前1.9%。美国人民,每年就攒这么点儿钱,剩下的都消费了。美国人民的消费GDP,实际上带动了世界各国的出口。中国的衬衫、袜子,泰国的大米,巴拉巴拉一大堆。美国人民用美元结算给世界各国,然后,这些钱又不得不回到美国金融市场购买美国财政部的国债和企业发行债券,推动美国经济发展。
美国2014年GDP总量17.42万亿美元,2015年预计增长2.4%达到17.83万亿美元。2015美国财政收入总计3.25万亿美元,2014美国财政收入3.02万亿美元,同比增长5.9%。可以看到,2015美国财政收入占据GDP比例为18.22%。2015中国GDP总量为67.67万亿,政府财政收入15.22万亿,占据GDP总量为22.49%。
为什么说中美两国对比结果是美国一点儿都不比中国好过呢?
首先,财政收入占据GDP比例差上差下,都在20%附近。关键在于,美国储蓄率数据在20%,也就意味着扣除掉政府转移收入,老百姓存钱太少了。美国的钱,被政府收走以后,除了供车、供房日常消费,没有结余。
其次,政府拿走的这部分钱,大量举债寅吃牟粮提供社保和军事、行政开支,早晚还得提高税收还贷款。所以,财政收入的同比增长是无法避免的,巨量国债是要还本付息的,这就造成国内投资不足。
美国人,生活水准或许很高,但是,民众确实没钱,负债累累,政府也负债累累,只有企业是有钱的。这样的社会结构,跟中国相比整好反过来了。美国人民,确实活在资本家的阴影下。中国人民,还真是活得轻松点儿。其实,美国政府,就是在用负债推动社会保障,而这种高福利是不可持续的,毕竟,中国人不会永远借钱给美国养老。全是泡沫,美国的社会医疗保障本身,就是国债泡沫,迟早爆掉。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