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互联网+实施战略,应该是第一步,找到《利基》,这是创业者跟投资者吹牛逼融资时三分钟内必须要说清楚的事情。这个战略思维,就是确保在尿一泼尿的时间可以搞定孙正义的大格局。我相信,马老师当年用了极为简洁的逻辑打动了风投,绝对不是当下广为人知的宣传点。一个可以打动投资者的重大颠覆性利益基础,才是决定性的。
第二步,要通过融资不断推动产业格局发生改变,用巨量资金推动产业升级。在这个过程中,没人、没技术、没产品都没问题,但是,一定要有战略上可以赚钱的利益基础和投资。
第三步,形成关键的核心技术。有了钱,不断的烧,找到对的人,形成正确的技术发展路线,这就不是问题了。
其实,美国很多投资家对于特斯拉是不买账的,芒格明确的将票投到比亚迪,而没有给特斯拉。背后的原因,肯定是很复杂的。我认为,最关键的可能就是第一点不够充足。从投资的角度看,特斯拉缺乏一个爆发式增长的利益基础,必须是一个产业升级迭代过程,不容易出现横空出世。现在的特斯拉,还是在靠投资者的巨大资金推动技术发展,还没形成非常明显的利益爆发。
创业是一门学问。有过这个经历的知道该怎么打动投资者,怎么推动资金、技术、团队发展。不符合这个路线的投资项目就会风险较大。最近,小米气势上越来越弱,这是可以预见到的。原因在于,小米第三步上不去了,且第一步得来源本身就不是可持续的。反观乐视,从内容这块儿入手,始终存在一个想象中的巨大利益来源,且对手属于国家政府机构式的低效率集合体,投资者对此存在可持续信心,就可以不断融资。小米的核心产业建立在手机,这个产业太动荡,很容易出现大量对手,基础不够牢固,明智的做法是尽快形成可持续现金流业务来源,应尽快收购视频网站,打造提升未来现金流业务,否则,小米就不好继续忽悠了。
商业逻辑,是可以遵循脉络分析的。从无到有,靠一片嘴打下一片江山,都是从第一步吹牛逼开始的。吹过的都知道,吹好吹不好也得吹。创业,从某种意义上讲,第一步都是以骗为主,靠扭曲现实力场来赢得更多的支持。不要轻易的否定一个骗子,因为,好的企业家、创业家都是一个德行。狂想和梦想之间的现实距离,其实就那么一丁点儿,成功了就是梦想,失败了就是狂想。成了,就是大师;败了,就是大屎。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