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互联网应用,对传统行业颠覆,产生的效果完全不一样,根本原因还是在跨界本身的利基上。
一个新鲜事物出现,有的能迅猛发展,有的不了了之,背后总是会有些原因的。互联网这些年迅速发展,对于某些行业产生了颠覆性影响,对于某些行业影响程度有限,这种现象是很值得分析的。
零售,被弄得很惨,根本在于零售的核心竞争力在于物流。靠店面扩张被电子商务搞的很惨,靠物流扩张就可以生存。阿里巴巴在电子商务上的成功,其根本利基在于税。阿里,是没有什么物流优势的,这种零售业核心竞争力是依靠广大物流企业共同支撑的,成本上不具备优势。但是,阿里存在一个绝对竞争力优势,就是税收转移能力。阿里等于是替广大中小企业和消费者跟政府玩了一把税收套利,让各地方政府房产税、企业所得税和土地价格下滑,而自身的盈利能力大增。上网企业,即使跟在实体经营利润相同的情况下,阿里也是存在税收转移优势的。阿里能成功的最关键原因是这个生态体系的税收颠覆能力没有被国家控制,而是支持其发展,这是最可怕的。
电视行业,看起来也是要输了。乐视这类企业用电视不赚钱,内容消费赚钱模式,硬生生的从一二线城市先撕开一批互联网内容消费群体,这个规模年销售量到300万,再不认清现实就有点深井冰了。这批人是最早从传统电视生态体系过渡到互联网内容消费群体的。百度网盘都不能再轻易看到免费视频时,互联网内容提供商的杀伤力就会爆发了。丰胸,早就不看有线电视了,早就是互联网生态消费者了,没有盒子免费消费内容,互联网内容提供商要多少钱也得给,这个现金流会越来越强大,倒霉蛋是没有加速转型过来的传统电视制造企业。转行不行呢?我认为没什么大戏。这个行当,逐步转变成互联网电视台贴牌推广靠产生内容赚钱。电视成标准的海量送配装置,这能好了吗?除了代工厂,全得下岗。代工厂,还可以转移到东南亚后面亟待发展的国家。互联网对于电视的颠覆,实际上就是对广电和电视生产制造的颠覆,根本上是对传统电视台的颠覆,利基在这。只要这个利基存在,乐视这种企业就不缺少注入资金颠覆广电的投资者,一直干到都躺下了,他就可以盈利了。这跟阿里巴巴玩命当互联网税务局的道理是一样的。乐视这类企业,是想成为互联网广电总局。有这个利基,国家不拦着,对手死定了。
汽车,怎么玩呢?讲环保?别扯了,这不是成功的关键利基。玩税收转移,这也是不可能的。谈能源变革,这可能是有点儿操作空间,但是,还是有限的。对汽车保养行业的颠覆,这个空间较大,因为,电动车的后续维护成本低廉,组价产业化之后对于汽车维护投入来说全社会会大幅降低成本。靠汽车内置的几个破显示器就能产生内容服务收入?这个也很扯,不是很像话。靠政策扶持、税收支持,这个也是有点儿薄弱。到目前为止,还没看到特别明显的突破汽车工业的利益基础,因此,美国的动作也很有限。
零售、电视、手机,这些产业,被爆菊,是毫无疑问了。
金融、地产、汽车,这三个重量级产业被爆和反爆是未来看点。到目前为止,互联网金融还是纯吹牛逼为主,阿里也没大动静了。汽车,是最后一个亟待颠覆的大行业,等待高人挖出大坑。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