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遭遇逆境了。
在美国,标准的剧本是CEO顶不住了,给伯克希尔打电话,巴菲特看准企业和人了,签署支票。再往后,企业往往就是活了。因为,短期的经济困境对优秀企业来说就是缓口气的问题,顶过去了,又可以辉煌了。
在中国,标准的剧本是CEO顶不住了,给国资委打电话,找银行借钱。再往后,企业活不活就不知道了。现阶段,钢铁、煤炭、有色、建材、化工......很多行业都面临相似的问题,到了产业变革期,必须要割肉了。一个大老板,能玩明白吗?
遭遇逆境,是肯定的。没听说哪个企业百年发展全是顺境。关键在于,逆境出现时,优胜劣汰的过程是不是高效的,能否顺利的完成资源重组,能够尽快实现经济复苏。
私营资本,出问题了,清算、破产立即完事,想拖都没戏。国有资本,辗转反侧,搞不明白,就会加剧危机。企业,承担有限责任,就得死活尽快。
原则上讲,有限责任公司这种玩意,就是要死痛快死。英皇杨受成,也是破产过的。你不给机会让企业玩完,浴火重生的过程没有,凤凰就不会诞生。
金融业不一样,该维稳还是要维稳,总是要有一个托底的。其他行业,都应该严格遵守纪律,优胜劣汰。现阶段,中国已经到了想保也保不住的地步了。一大批行业,注定要割肉、重洗。
这不是谁本事大、谁本事小的问题,而是客观规律。李总,就是历史性的站在改革这个位置,想不改都不行。能选,没人愿意改革。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