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供给学派主导经济改革,在我看来,至少4年了。从11年开始,我国宏观经济一直都在坚定的朝着供给学派的思路推进。在这个过程中,最大的推手就是李总和刘鹤这些重要的决策者。而习总近期对于供给学派的公开支持,实际上是盖棺定论肯定改革大方向了,也就是说有确定的把握可以解决问题大老板才出来说话。
让尔等草民有机会笑话到一把,你没喝多吧?历史剧和电影看少了吧?
英美搞供给改革的大背景跟中国有些不一样。英国是国有企业规模大垄断程度高,且政府福利压力大。在英美,政府承担了很大的社会福利,为了获得选民支持,政府举债为长期福利提供现金支持,这跟中国不一样。
中国政府所有融资项目基本都是用来搞实际建设。你看到的马路拉链,仅仅是极少数,而绝大部分政府投资都是固定资产建设,即使,不产生现金流的公园也一样会完善城市环境。所以,我国政府融资这块儿的债务性质不同于西方不改革扛不住了,我们可不是天天为社会养老、教育、医疗大规模启动政府融资。懂吗?即使如此,政府融资也确实存在一定的问题,特别是一些地方政府财税收入差投入凶狠,存在大量本息覆盖能力不足现象,这需要中央政府调整信贷结构。中央通过债务置换这个方法,很轻易的就化解了一批危险的政府融资,且给银行系统带来资产配置荒。
银行,是希望政府搞旁氏融资的,因为,中央会出面解决。地方政府不搞旁氏融资了,以前搞过的都被中央接手置换,风险转移了,立马各地城商行就少了一大利差收入来源,压力山大。这块信贷需求恢复正常,直接导致银行资金价格下滑,且通货膨胀率起不来。你再去看看鼓吹供给学派会带来经济断崖式下跌的那帮空头,是不是真的懂英美搞供给改革的共同相似点:高通胀。我国,哪里还有高通胀?没有加息的重压,根本就不可能迅速引爆信贷违约浪潮。我求求各位砖家,请注意点形象。跑太偏了,掉粉严重了。
改革进程,丰胸目测大概走了不到一半,三分之一左右吧。这几年,李总最大的努力,都对准了金融市场,对银行业和资本市场注入心血,要把资金这个最难搞定的问题搞了。金融系统搞好了,后面的所有问题也就简单了。到目前为止,王总大部队进驻金融系统,也就预示着改革进入最后的攻坚阶段。领导态度很明确了,不服者收拾。估计,大概率,金融系统要被拿下了。成功后,改革进程,顶天算是走了一半吧。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