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焦点:人民币若加入SDR或带动全球对人民币逾5000亿美元需求

(2015-10-27 08:25:40)
分类: 转载精华
【注:中国会逐步发展成为最大的对外投资国,这恐怕没什么大疑问,期间必然伴随着庞大的人民币对外投资扩张。SDR,有利于促进世界各国持有人民币资产,但是,大趋势是中国资本对外投资加速扩张。天朝,渴望中国成为资本输出国,最终成为同美帝并驾齐驱,甚至赶超美帝的金融大国。中国人民银行具备美联储的影响力,这是最美的畅想。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从SDR开始,人民币一步步登堂入室。这么漫长的历程,注定会打造举世瞩目的资本市场,没什么大疑问。】

来源:路透社

路透伦敦10月26日 - 外汇分析师表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若将人民币纳入指标汇率货币篮子,将相当于给予其官方认可,在未来几年将带动全球对人民币超过5,000亿美元的需求

 

外汇储备管理机构把人民币加入持有资产组合,将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还会受到高度不确定的外部因素影响。不过人民币最终在全球储备中的占比可能接近5%

 

了解情况的消息人士对路透称,IMF执行董事会定于11月决定是否将人民币纳入,预计将会为人民币亮起绿灯。

 

要实现人民币自由兑换,需要中国进一步放开外汇管制。这一进程已经延续数年,而且可能还将继续很长时间。

 

然而,外汇管理机构对人民币的需求可能抵消流出中国的资本。随着中国经济放缓和市场下跌,近来中国的资金外流水平升至纪录高位

 

分析师估计,若人民币加入IMF的SDR篮子,人民币在全球外汇储备中的比重最终可能将达到约5%。

 

这将令人民币比重超过加元和澳元(根据最新IMF数据,后两者比重均为约2%),而且接近英镑(4.7%),但仍远低于欧元(20.5%)。

 

美元仍是全球首要储备货币,占比接近三分之二。

 

目前,SDR篮子只涵盖四种货币--美元、欧元、英镑和日圆,加元和澳元并不在内。人民币将是加入SDR篮子的第五种货币。

 

“要成为储备货币,不必非得加入SDR篮子。(加入SDR)会有帮助,但不是特别重要,”纽约梅隆银行全球外汇策略主管Simon Derrick表示。

 

“这有点像猜谜游戏,但未来几年人民币可能将与加元规模类似,而且未来10年内将与英镑相去不远,”他说。

 

全球外汇储备总额约为11.46万亿(兆)美元,其中已知构成的约6.666万亿。剩下金额的构成也相去不远

 

SDR总值仅2,800亿美元左右,其构成非常不同。上一次在2010年的比例为美元41.9%、欧元37.4%、英镑11.3%以及日圆9.4%

 

 

**迅速纳入SDR**

 

今年稍早,花旗分析师对12位管理逾2万亿美元外汇储备的储备经理人进行一次“相当非正式的”调查,询问如果人民币纳入SDR篮子,他们是否更倾向于将其纳入他们的外汇储备。得到的回应都是肯定的。

 

在定义上,纳入SDR篮子将使人民币成为‘储备资产’,应能促使资金流入中国,不过规模多大就很难说了,”伦敦花旗新兴市场经济体主管David Lubin表示。

 

“由于在可见的未来,中国应会出现总资本流出,人民币纳入SDR篮子能否促使资本净流入中国,其实并不明朗,”他表示。

 

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的Li-Gang Liu在今年稍早发表的评论文章中则认为,人民币纳入SDR篮子并不会让它自动获得储备货币的地位。

 

Liu表示,那将由金融市场根据“风险、回报、流动性、对冲的容易程度,以及其他市场效能标准”来决定。

据汇丰介绍,根据当前的计算方法,人民币在SDR的比重可能在14%左右。但该行在近期一份报告中称,如果IMF将人民币在金融交易中的使用情况纳入考量,其比重可能更低,这一块是“人民币的软肋”。

 

他们认为,面对严峻的经济挑战,中国政府实施了有利于市场的外汇及其他方面的改革,所带来的影响要胜过SDR货币地位的“象征性”好处。

 

他们表示,由于货币政策不断放松以及与全球其他地区的成长差距逐渐缩小,持续的资本外流料将导致未来一年人民币兑美元从当前的6.35走软至6.60。

 

巴克莱的看法甚至更加悲观,认为到明年中期美元将触及6.90元人民币甚至更高水平。

 

不过,据全球交易服务机构SWIFT称,目前人民币是全球第四大常用支付货币,在全球支付交易中的占比达到创纪录的2.79%。

 

希望加大人民币持有量的储备管理机构料将循序渐进,采取进一步分散投资的方式。纽约梅隆银行的Derrick称,这样他们就将可能减少美元和欧元的持有量。(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