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资产质量保卫战:平安银行行长称下半年压力最大
(2015-08-17 12:50:45)
标签:
股票 |
分类: 金融业 |
【注:今年下半年是宏观经济衰退拐点,这没什么可疑问的,要相信银行业判断,不要看过多的经济学家分析。银行对于资产质量拐点评估能力是最直接的。下半年,中央会出台一系列刺激经济发展政策,这就是为什么股市还处于僵持阶段的主要原因,否则,早就崩了。国家说慢牛,就是有底气的,没有子弹,是没能力吹牛逼的。目前,最关键的有利经济发展推动力两个:高铁、房地产。房地产,要出系统性平稳契机了。】
来源:华尔街见闻
不良贷款问题已经成为中国银行业的大隐患,银行资产质量受到高度关注。
平安银行行长邵平表示,预计银行业资产质量压力最大是在今年下半年,明年经济好转后恶化情况不会持续。
邵平14日在2015年中期业绩发布会上称,商业银行的资产质量和大的经济环境息息相关:
国家经济经历“三期叠加”非常时期,进入新常态,经济下行压力很大。所以传统的产业结构和过剩产业、落后产能以及商业交易方式等,都出现了非常大的困难。这在银行经营中会通过坏账来反映。经济下行时,银行坏账增长是正常现象;假如经济下行压力很大,银行资产质量挺好,这就不正常。国务院已经采取一系列政策,但是政策有滞后效应。
邵平此番表态恰恰处于各界高度关注中国银行业资产质量恶化的大背景下。此前,财新网关于这方面的报道引发了轩然大波。
财新网在8月6日的报道中称,不良贷款已连续反弹14个季度,并未出现所谓的二季度拐点。今年上半年,银行业新增不良贷款已超去年全年:
截至6月末,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贷款余额为1.8万亿元,同比增长35.7%,比年初增加3222亿元,已达去年全年增量的1.25倍;不良贷款率1.82%。较年初上升0.22个百分点。其中,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1.09万亿元,同比增长57.25%,增速较去年同期上升28.55个百分点;不良贷款率1.50%,较年初上升0.25个百分点。
银行业金融机构关注类贷款余额4.18万亿元,同比增长33.02%;较年初增加6081亿元,为去年同期新增额的2.66倍。关注类贷款率4.32%,较年初上升0.34个百分点。其中,商业银行关注类贷款余额2.65万亿元,较年初增加5480亿元;关注类贷款率3.64%,较年初上升0.53个百分点。
此前,不少专家和业内人士认为银行业不良拐点即将到来,最坏的时期已经过去。邵平就曾预测,三季度将是商业银行不良率转折点。
但在一些分析人士看来,尽管不良贷款仍在增加,但无需过于忧虑。中信证券研究部分析师肖斐斐、向启在8月7日的研报中表示,事实上,商业银行二季度不良余额增幅环比一季度已经开始出现下降:
仔细阅读媒体报道发现,文章中出现“银行业金融机构”和“商业银行”两个主体,且数据存在较大差异,比如前者和后者“关注类”贷款余额分别为4.18万亿和2.65万亿。因此,为得到真实合理且口径可比的不良数据,我们假设媒体数据真实并进行拆分。
由于银监会季度公布数据为“商业银行”口径,我们的结论如下:
(1)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1.08万亿,1、2季度增幅分别为1399亿和985亿,2季度增幅出现下降;(2)商业银行关注类贷款余额2.65万亿,1、2季度增幅分别为3841亿和1674亿,2季度增幅出现下降;(3)商业银行不良率1.48%,分别较年初和1季度末提高14BP和9BP。
上述研报称,银行资产质量风险有两层含义:
1.系统性风险,存在对净资产的潜在冲击。伴随债务置换、房地产市场企稳、工业企业去产能进程推进,系统性风险在稳步缓释过程中。
2.结构性风险,影响拨备和利润表。如果发生损失将对银行利润产生影响,但对金融体系不会产生系统性冲击。2012年至今,不良呈现结构性暴露的特征:(1)2011-2013年体现在低附加值制造业,比如珠三角/长三角地区的小微企业、商贸服务业等,该部分不良通过2012-2014年的退出/清收/处置已经得到妥善处理;(2)2014-2015年体现在过剩产能行业,比如大型的钢铁/煤炭等企业,该部分不良自2014年下半年以来新生成加快,尤其是2015年1季度伴随经济走弱呈现加剧势头,但预计伴随稳增长政策推进,2015下半年部分区域、部分行业的恶化趋势将开始放缓。
中信证券在上述研报称,银行业抗压能力强,能够应对不良贷款。研报采用“商业银行”可比口径分析称:
1、不良率(不良/贷款)1.48%,拨贷比(拨备/贷款)2.9%,这意味着即使银行不良余额从当前的1万亿增加到2万亿,银行过去计提的拨备都能完全应对。
2、信用成本(当期计提拨备/贷款)0.9%,这意味着每年商业银行仍保持着谨慎的拨备计提策略,在当年新发生不良率在0.9%以内时,并不会额外计提拨备,即不会对利润表发生侵蚀。
3、敏感性测算。若2015年内新发生的问题资产同比增幅20%-40%(合6922亿,2014年估计为4944亿,2013年估计为2017亿)、商业银行信用成本为0.9%(2014年为0.83%,2013年为0.58%)的情况下,如果商业银行保持拨贷比不变,那么2015年末的不良率水平约在1.27%-1.59%附近(2014年末为1.25%,2013年末为1.00%)。我们认为,这意味着商业银行有能力应对继续扩大的不良资产暴露,确保报表不良率处于平稳上行通道。
中信证券预计,2015年底银行不良率回升至1.6-1.8%,稳态不良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