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证券时报:银行股“暴动”的真正逻辑

(2015-03-13 07:30:19)
标签:

股票

分类: 金融业

【注:这点真没意识到,确实相当于对商业银行大幅降低风险资产权重。照目前的态势看,地方债置换总体规模应该不会低于5万亿,解放出来的那部分以商业贷款形式存在于银行资产负债表内的风险权重,会提高银行对外放贷能力。众所周知,兴业银行就是一个大地方债推手,股价带头飙涨也不过分。城商行,也都是地方债推手,也应该带头飙涨。】

 

  来源:证券时报

  证券时报记者 罗克关

  混业经营“一日游”行情破灭后仅一天,银行股再度“集体暴动”。这一次的导火索,是财政部副部长朱光耀说,地方政府债务置换确有其事,但规模不是3万亿,国务院只批了1万亿的额度。

  虽然额度一下子缩水了三分之二,但市场还是读懂了这句话背后的核心逻辑。因为用低息而且是期限长的新债去替代高成本且期限短的老债,地方政府沉重的财务负担将得到缓解。如果后续市政债券的发行规则能够完善并且推广,并去替代形式上是企业债券的各种融资平台债券,那么这对银行也有实际的意义——因为银监会现行的银行资本管理办法中,企业债券的风险权重是100%,但公共部门实体债权的风险权重只有20%

  根据《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第58条的规定,商业银行对我国公共部门实体债权的风险权重为20%。这一条里定义的“公共部门”包括两类:一是除财政部和中国人民银行以外,其他收入主要源于中央财政的公共部门;二是省级(直辖区、自治区)以及计划单列市人民政府。但是第58条明确规定,“商业银行对前款所列公共部门实体投资的工商企业的债权不适用20%的风险权重”。

  也就是说,形式上是企业债券的各种政府融资平台债,在银行账上现在只能参照一般企业债权100%的风险权重计提资本。如果未来地方政府能够自行发债,且逐步替代现有的融资平台债,那么银行的资本负担将大大降低。新释放出的资本空间,则将给面临利率市场化考验的银行更大的战略主动权,银行可以配置收益更高的中小微企业贷款,这不仅符合当下存量资源结构优化的政策导向,也能很好维持住自身的净息差水平。

  这种可能性有多大?李克强总理一周前所做的政府工作报告已经明确表示,今年要“处理好债务管理与稳增长的关系,创新和完善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机制”。财政部去年进一步扩大地方政府自主发债试点的做法,也在明确指出未来一段时间里的改革方向——建立地方政府更透明的举债融资机制。这才是解决2009年以来令人头疼的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的最终途径。

  换句话说,拉长久期降低利率的债券替代方案,会是最终实现地方政府自行发债去替代存量的企业债券的过渡方案。而按照这个路子走下去,地方政府的财务负担将得到降低,商业银行也将迎来调整资产负债表的好机会。

  但问题是按这种思路走下去,银行会不会重蹈上一轮债务剥离后再度出现债务问题的老路?记者以为可能性极低,因为利率市场化已经改变了基本的游戏规则。央行行长周小川昨日下午也明确表示,今年如有合适机会,央行就将正式放开存款上限。

  这才是银行股“集体暴动”的真正逻辑所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