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小贷不良微升破1% 累计贷款规模超2000亿
(2015-02-20 18:52:33)
标签:
股票 |
分类: 金融业 |
【注:阿里小贷出来以后,对于互联网金融发展各种乐观预期如同潮水般涌入,事实上,真正的实际运行结果,可以说是差强人意,这是由大数据系统本身的局限性决定滴。首先,在淘宝和天猫的用户群体中,阿里才具备一定程度的大数据优势,注意用词:一定程度。企业,除了在网上存在经营活动,在网下实体经济中的信用情况,阿里也是不清楚的,单纯依靠在阿里平台上的交易数据就去判断信贷风险,类似于刻舟求剑。事实上,截止去年十月,阿里小微信贷坏账率达到1%,这不是一个充分体现大数据优势的结果,商业银行坏账率也就这个水平。关键是,另外一个问题更严重,就是摆脱阿里商业平台后,根本就不存在“一定程度”的大数据优势,这就造成阿里小微信贷规模有限,跟民生银行这种遍布全国网点做小微企业贷款的存量规模相比,阿里就是打酱油滴。那么,市场为什么会对大数据、互联网金融存在如此高的热情呢?原因很简单,不懂技术,不懂原理。我就认为,阿里在小微信贷上的大数据积累,首先存在相当程度的自我乐观性,数据优势不像宣传的那样具有巨大优势,其次,经济周期风险到来时,该脱裤衩一样脱掉。超过1%不良,仅仅是个开始。大数据这盘棋要想下好,你要慢慢等,现在太初级。我更看好百度,原因很简单,百度发展的人工智能解决方案是覆盖整个信息社会滴,不需要局限在阿里自身的商业平台体系里。这种核心技术质的突破,要远比简单的商业模式威力巨大。只不过,人们往往忽视技术变革的颠覆力。】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10月中旬,蚂蚁金融服务集团成立,阿里巴巴将未上市的金融资产悉数装入其中,且蚂蚁金服还将作为未来浙江网商银行的主要发起人之一。
阿里巴巴集团在表述浙江网商银行与现有的小贷业务方面时提到,阿里筹建的银行和现有小贷业务,在数据能力、服务理念等方面均保持一致。银行的筹建会吸取阿里小贷多年在数据、风控等环节所积累的能力。
上周末,在由西南财经大学与新加坡管理大学主办的一场国际论坛活动上,阿里巴巴研究院的多位专家参与讨论互联网金融与小微企业关系。论坛上,阿里巴巴研究院内部人士还透露了阿里小贷的发展状况和未来规划。
一位阿里巴巴研究院金融方向高级专家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阿里小贷在上半年不良率微升,已经突破了1%,上升原因为阿里小贷希望更多网商可以更便捷地获取贷款。
据其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上半年,阿里小贷累计发放贷款突破2000亿,服务的小微企业达80万家,另据媒体报道,蚂蚁金融微贷事业部运营总监赵卫星曾表示,阿里小贷目前的规模为150亿元左右。
“我们希望更多地服务网商群体,如果现在我们把一些相对资质较差的贷款客户剔除,不良率马上就能下降。”上述阿里巴巴研究院专家认为,阿里小贷风险完全可控。
除了风险可控外,上述人士还认为阿里小贷提供给小微企业的综合融资成本很低。据其透露,阿里小贷的自身资金融资成本在8%左右,对外的贷款利息为12%到18%,阿里小贷贷款人平均占款周期为123天,因为可以随借随还,总体测算,贷款年化利率在6%到7%。
“网商可能有一个周期需求,一个月进货一次或多次,可能帐款占用10天,有回款就还掉贷款,但是每一个月有融资需求。真正的贷款成本大概是6%到7%,而且很方便,几乎几秒钟就能申请出来,只要你有信用基础。”上述阿里巴巴研究院高级专家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而在谈到阿里小贷未来的发展模式时,上述阿里内部人士介绍,未来还将依靠大数据来推广信用贷款,不会在全国经网点扩张,且阿里小贷款已经有意关闭一些网点。“未来主要还是依靠大数据,但数据采集的渠道还需要扩大。”
有消息表明,阿里未来的大数据采集工作将有所突破。据阿里巴巴资深专家张婷透露,国家统计局提出统计制度要改革,正在与阿里巴巴、腾讯等多家互联网公司寻求合作。
“有些地方政府也想跟阿里云合作,做数据支持的决策体系,输入信息通过阿里云的模型测算,来输出他们应该怎样制订政策。”张婷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