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对持有企业股票的态度,人所共知:死了都不卖。然后,就逐步演化成一种宗教,在国内这种宗教势力很强大。卖还是不卖?这关系到价值投资的信仰问题。
认真阅读过伯克希尔股东说明的应该很清楚,巴菲特选择死了都不卖的原因。作为价值投资者,呆板的东施效颦,是要笑死人的。
巴菲特,为了能够让主动找伯克希尔出售企业的创始人和家族股东放心,选择了一种自缚手脚的形式,按巴菲特的话说,就是他和芒格选择了降低理财收益的方法,就是不卖出旗下企业的股票。伯克希尔,既不会选择对旗下盈利能力转差的企业注入大量资金以期改善盈利,也不会轻易出售旗下盈利能力差的企业换取资金。这种态度,实际上是为了多元化控股企业扩张收购建立良好信誉。
巴菲特建议投资者采用这种态度,把股票视作生意的一部分,买入股票就是买入企业的股权,但是,这并不等于建议所有的投资者都是收购企业。伯克希尔的姿态,是为了建立旗下企业稳固的文化,让更多优质企业经营困难时可以主动找伯克希尔寻求资金,伯克希尔可以顺利扩张、收购子公司,建立双方牢不可破的信任。一般投资者,在股票价格高于内在价值时,选择抛售股票换取现金,这对于伯克希尔这样的控股集团来说是不可行的,即使,巴菲特也承认这样会降低理财收益。
看懂上文,就不要再以信仰、宗教来定义价值投资了,手里那几个铜板,还没混到建立控股集团收购文化的程度,就不要装了。
换句话说,巴菲特捆住一只手,都比其他玩家复利增长更快。完全放手利用市场价格波动,或许,会取得更高的投资收益。
比亚迪股票涨得再高,伯克希尔也是不会选择抛售的,因为,这是伯克希尔的文化,像婚姻一样面对双方的契约。这种文化,保证了伯克希尔旗下60多家企业如同舰队般牢不可破。
请,不要再问为什么不卖可口可乐这种笑死人的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