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帝国
(2014-09-20 07:30:47)
标签:
股票 |
分类: 投资札记 |
阿里,可以成为一个帝国了。
代表中国互联网公司从市值上击败除谷歌外所有互联网企业,这一瞬间,至少向世界证明中国企业的实力,以及,中国市场的未来。但是,从投资的角度看,阿里帝国的根基,并不像市场预期的那样牢固。
冰冷的数字,往往带给人们最基本的常识。
当前市值2314亿美元市值,2013年2480亿美元零售总额,2013年35.61亿美元净利润,这组数字,可以很清晰的看到阿里市值量化的基本基础。
1.435%,这个数字,是最关键的一个数据。阿里的净利润除以整个平台的销售额,得出的净利率达到1.435%。0.933,是第二个数字,这是静态的阿里市销率。这个数字,不是从阿里公布的营业收入来的,而是,阿里当前市值除以去年整个平台零售总额。
阿里的商业模式,依赖对平台商户提供营销支持和交易抽水获利,这就导致,该模式受到平台交易规模及增速的重大影响,利润依附于规模膨胀。膨胀,并不是唯一的关注点,人们总是过于关注成长,而忽视持续。
1.435%,这个数字,有没有可能大幅度塌陷?
从成长的角度看,评估未来三年零售总额复合增长率大概率低于30%,这个市场的总规模膨胀速度逐步收敛。市值如此大,支撑基础到底在哪里?
《生态系统》一文,就是解读1.435%这个数据的不可持续性。
刘强东的十节甘蔗理论认为,上帝是公平的,做多少事拿多少钱。不做仓储,不做物流,不做配送,不做售后服务,只做互联网平台。阿里拿个1%的净利率,做完整的自营可以拿到5%,从这个角度看,未来十年,互联网零售的竞争格局大概是这样:阿里做10万亿零售总额,能赚个1000亿;京东、苏宁做1万亿零售,能赚个500亿。如果是这样,你就不会觉得阿里股票不贵了。成长十年,能跑过国债,就算好了。
最可怕的还不止如此,而是,1%是不是合理的。
从生态系统的角度看,暴利纯属找死。当前有机会赚到暴利的主要原因是遍布中国的三、四线城市,甚至,五线的乡镇,存在落后的商业基础设施,对于互联网零售有着巨大需求。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各种商业模式冲突不断,生态体系的暴利性必然遭到质疑。1%,也未必是终点,终点,很可能是0.5%,甚至,0.1%。
阿里,有一个特点,把客户和员工的利益放在投资者前面。在挑战面前,阿里必然会选择变革自身,放弃暴利,继续维持最庞大的生态体系,直到定价趋于合理。那时,再去探讨获利可持续性,才谈得上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