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微和社区
(2014-08-31 16:24:34)
标签:
财经 |
分类: 投资札记 |
小微贷款的定义,涉及到中国金融业融资现状,存在很大的模糊地带。
准确的定义小微的概念,是理解小微信贷风险的关键。
在中国民间信贷领域单笔融资500-200万的核心供给层,完全是由民间高利贷和升级后的小额贷款公司供给的。这类贷款有一个特点,个人民间资金拆借有困难,额数较大。银行融资,不愿意涉足,风险高、成本高,银行喜欢做大项目。这就给这个层面急需贷款支持的小型企业带来巨大的融资困难。这类企业大多营业额在1000万,人数不到20人,属于小型的创业草根类企业。这些企业,其融资输血,长期处于民间借贷供给。这类贷款,不应该叫微型贷款,应该叫做小型贷款。这块的坏账率要明显高于大型贷款和微型贷款。
50万以下的贷款,应该称作微型贷款,这类贷款的风险跟房贷接近。个人和个体工商户拆借资金,往往使用房产抵押,或者,依靠信用借贷。小额贷款公司,也不愿意涉足单笔融资太低的微型贷款。而中国海量的个体工商户群体,其民间借贷资金需求很旺盛,数目达到几千万独立经营个体,这块融资风险是超低的。目前,这类群体的融资手段,往往利用信用卡和互联网金融来支撑其融资,或者,单纯依赖个人资金拆借,无法借助银行贷款和小额贷款公司。这块儿业务,是蓝海。
社区银行的威力,就在于贴近老百姓生活,贴近融资需求,贴近社会生活。社区银行网点的大规模普及,会带来银行深入最庞大的融资群体,带来持续的存款和微型贷款需求。比如说,兴业正在大力推广的出国旅游信用类贷款,这类贷款就是几万块,根本不需要抵押物,只要银行能了解融资人的信用状况,纯属就是微型消费贷。不要小看这类业务的数量,非常庞大,且信贷质量优良。
小企业贷款,实际上很多时候,都是大企业贷款分散伪装。道理很简单,中国特大型银行,从建行以来就没伺候过小型企业贷款融资需求,从来都是做大企业和政府的贷款生意,突然之间都实现小微贷款跨越式发展,这是根本没可能的。这只不过是单笔贷款数量游戏罢了,是把一整笔大型贷款分别散发到分子公司、壳公司里进行授信,从500万以下的数量定义上去分类成小微贷款,属于糊弄鬼的游戏。
真正从事小微贷款的商业银行,已经影响到长期耕耘这个市场的小额贷款公司和民间高利贷。这块业务,越来越不好做,客户竞争很激烈,单笔融资成本在往下走。熟悉这个市场的,都应该很清楚这里面的游戏规则。这里面的核心规则,常年来,都是民间放贷人从银行以正常贷款利率借走资金,再去反贷给小企业,赚取中间差价。银行,逐步涉足这类业务,等于是破坏了银行从业人员和民间高利贷的灰色收益区,摧毁这个夹层的金融业态。
社区银行、微型贷款,是中国银行业零售市场剩下的最后一块儿蓝海。谁抢先构建起这个业务的竞争力,谁就是中国的富国银行。因为,富国银行的优势,就是做做房贷、做做微型贷款,这是未来银行真正的存贷业务生存空间。而大企业贷款,逐步转变成债券承销,走直接融资体系。
用现在中国银行业发展的状况去类比1990年的美国,其最搞笑的地方,就在于我们一夜之间成为发达国家,十年、二十年的发展潜力被提前释放。扯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