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国金融市场的国际传染性分析

(2014-02-16 09:00:51)
标签:

育儿

分类: 转载精华

【注:香港,豪赌中国大陆,对内地信贷风险敞口达到1500亿美金。美国,对中国风险敞开很有限。高层不敢轻易放行信托违约,也是为了防止外资大规模撤离。值此风雨飘摇之际,还是维稳更重要。相对于中国近4万亿外汇储备,7000多亿的总敞口也不高。假如,人民币大规模贬值、外资大举撤离,央行为了降杠杆、促发展,肯定是要洪水滔天滴。股市,反而会因为激进的货币政策而飙升。】


  来源:华尔街见闻


  中国的金融结构与国际金融市场是相对隔绝的,最简单的实例就是,过去一年里新兴市场出现的多次动荡都丝毫没有影响到中国,人民币仍然维持稳步升值之势。然而,鉴于中国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的经济体,国际市场对中国影响有限,并不代表中国不会影响国际市场,比如说,中国建基项目的降温已经导致澳元汇率大幅下跌。

  与实体经济影响相比,中国金融市场对全球金融市场的影响可能一直都被忽视了,特别是因为全球化深化以后,中国本来就从未爆发过严重的金融危机,甚至直接信贷市场的违约也鲜有严重的事件发生

  可能正是从未发生才是可怕之处,07年美国爆发的次贷危机又有谁想过会演变成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呢?中国在国际金融市场的影响力的确远远不如美国,但对潜在风险的低估可能正是令风险转化为大规模危机的催化剂。而且与实体经济的影响不同,澳元贬值的过程是相对“温和”,但金融市场危机的传染就是传染病一样,具有极高的爆发性和极强的冲击力。特别是考虑到中国庞大而混乱的影子银行市场最近频繁出现无法偿付贷款的问题,没人知道中国信托市场打破“刚性兑付”会对中国金融市场造成多大的影响,也没人知道会不会传染给国际金融市场,但我们不应该忽略这个风险

  过去几年,海外银行对中国大陆敞口持续增加,特别是中国政府在08-09年为了应对全球金融危机而制造的“信贷狂潮”以后,下图显示了各国银行对中国大陆敞口的变化:

  (白线代表欧洲银行,黄线代表英国银行,蓝线代表法国银行,红线代表德国银行,橙线代表美国银行,绿线代表澳大利亚银行;注意它们的纵坐标是不一样的)

中国金融市场的国际传染性分析

中国金融市场的国际传染性分析


  因此,西方银行对中国大陆的总敞口高达7090亿美元。澳大利亚银行虽然有点“姗姗来迟”,但明显是增长最快的。另外,香港银行也对中国大陆有约1500亿美元的敞口

  鉴于澳大利亚实体经济本来就高度依赖于对中国的出口,同时澳大利亚本身的经济规模就相对较小(其银行敞口占澳大利亚GDP的9%),所以应该可以认为,澳大利亚金融市场是最容易给中国传染的。

  此外,澳大利亚的银行业还高度依赖于海外的短期融资。虽然上图没有显示海外银行对中国敞口的期限,但它们的期限要长于澳大利亚银行资金来源的期限毫不奇怪。

  西方银行增加对中国信贷敞口的原因莫过于被借钱给中国客户所能赚取的更高利息所吸引,毕竟主要西方国家长期实施的零利率政策已经冲击了银行业的净息差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