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监会:不是所有银行都能做理财 治理理财与同业
(2014-01-19 09:30:15)
标签:
育儿 |
分类: 金融业 |
【注:重大利好。金融改革,对于市场化程度高的银行,永远都是重大利好。第一、降低了系统风险;第二、提高了进入门槛。理财和同业的合规治理,只会让兴业这种在该领域有竞争优势的银行更强。】
来源:新快报
银监会在近日举行的2014年监管工作会议上提到,当前改革任务中最为紧迫的是——理财业务和同业业务治理体系改革。银监会副主席周慕冰提出,不是所有银行都能做理财,“风险控制力弱的银行业原则上不能做理财业务。”根据银监会的总体思路,未来银行分支机构或不能从事理财产品的设计和同业业务,分支机构只负责产品销售,不能开发产品。
理财与同业业务问题最紧迫
据报道,在2014年全国银行业监管工作会议上,周慕冰指出,理财业务和同业业务的治理体系改革“最为紧迫”,银监会将从这两类广受社会关注的业务入手,推进银行业的改革。
记者获得的文件也显示,目前银监会已经成立银行业改革领导小组,由银监会主席尚福林任组长。在这份名为《在2014年全国银行业监督管理会议上的讲话》文件中显示,之所以从理财和同业业务入手,主要是这两项业务发展不够规范,存在业务前后台不分,机构总行分行不分,产品设计和资金运作要按照信贷管理的权限划分,总行分行多头开发产品,层层代理外部产品,随意接受飞单业务,分支机构自立门户直接进入货币市场拆借资金,多头办理同业业务等问题。
银监会认为,理财和同业业务不规范发展,直接助推了资金空转,抬高了融资成本,加大了资金期限错配和流动性风险,加大了银行体系的系统风险。
理财与存贷款业务混淆隐匿风险
银监会认为,理财业务关键不是“做还是不做”而是“如何做”。当前有的银行把理财业务和存贷款业务混在一起,交织在一起,是“混淆了两类不同性质的银行业务,又隐匿了银行风险,还增加了监管难度。”
因此银监会表示,要建立风险防范隔离墙,实现理财业务机构和运营与存贷款业务机构和运营彻底分离,把“理财业务从存贷款业务的交织关系中剥离出来”,单独加以管理和监督。
银监会建议,可在银行内部设立事业部,进行条线事业部改革,由总行设立事业部,统一设计产品、核算成本、控制风险,其他部门和分支行只负责产品销售,不能开发产品。
另外,不同的银行也要进行分类管理。银监会的改革思路认为,不是所有银行都能做理财,“有些银行能做理财,有些银行不能做理财,风险控制力弱的银行业原则上不能做理财业务。”
银行分支机构不得从事同业业务
对于同业业务,银监会认为这本来是一项传统业务,本来是银行间临时性、短期性资金头寸调度业务,但是,现在有的银行在某种程度上把它变成了一种展业和盈利方式,从而存在着较大的资金期限错配和流动性风险。
因此,银监会表示,同业业务改革的关键是要回归其作为银行临时、短期性资金头寸调度手段的本性,同时“控制同业业务的规模和比重”。
在具体操作上,银监会建议,可进行专营部门制改革,由法人总部建立专营部门单独经营,其他部门和分支机构不再经营,分支机构也不能做资产转让、卖出回购、买入返售等同业业务,分支机构不得在银行间市场单独立户,已开立的账户要限期销户。
银监会表示,由银监会机关监管部门在改革领导小组统筹下推动改革,必要时省局参与配合。而银监局也对两项改革也有了预计的时间表,表示“(2014年)一季度要拿出改革方案,6月末这两项重点改革要初见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