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机构布局2014:甩卖创业板围猎新股

(2013-12-06 07:55:46)
标签:

育儿

分类: 转载精华

【注:创业板游戏不可能迅速结束,只不过是换一个玩法,新宠换旧爱。在一轮又一轮炒作中,慢慢淹没自己。股票,就是这样。路径依赖。】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编者按】尽管还有一个月新股才发行,但机构已甩卖创业板,布局打新。83家已过会公司中,究竟有哪些入机构法眼?

  12月是机构布局新一年主线的时点,他们会外出调研寻找来年的牛股。但与往年不同的是,机构今年将目标转移到即将上市的一批新股。

  “比较好标的就是十几家公司,大家都看到了。”博时一位基金经理坦承,最近机构都在埋头研究新股,初步筛选的标的集中在传媒、医药、环保、信息等偏热门的新兴行业

  而当机构热火朝天地精选新股时,扎堆创业板的基金经理则忙着甩卖创业板筹码。

  “牛股将会在首批上市的新股中产生。抛弃二级市场中60倍估值的老股,转而去买30倍估值的新股,这已成为行业内共识。”新价值投资主席罗伟广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12月以来,很多基金大幅减持创业板个股,腾仓位备战新股。

  围猎新股

  11月最后一周,平安资管投资经理奔波于各家大型券商的策略报告会,希望能提前找到2014年投资主线。

  “12月准备好好出去跑一跑,看看感兴趣的企业,为明年布局做准备。”但11月30日,证监会发布的新股改革意见,打乱了他的计划。

  “现在主要精力放在研究新股。”上述平安投资经理称,首批有50多家新股上市,目前他看中的标的有十几家,主要分布在军工、医药、传媒、信息等。

  “因为有新股发行,明年又有东西可以玩了。”上海策通投资执行董事吴米佳直言,今年中小板和创业板的估值炒得很高,他一度找不到合适的投资品种,但如今他正在拟上市的新股中“淘金”。

  “目前挑选的标的有10只,到时结合发行估值再进一步筛选。”吴米佳介绍。他看好的标的主要分布在医疗、传媒和信息,例如,思美传媒、慈铭体检、东方科技、全通教育等。

  跟其它机构投资者一样,吴米佳看好新股的理由一是很多新股处于新兴行业,基本面比较优质,二是估值相对便宜。

  “首批50只新股上市,二级市场选择多,新股稀缺性下降,估值相对会比较低。”吴米佳坦言,选择增加直接会影响到其对估值的忍耐程度。

  “以前某个细分行业只有一家上市公司,估值再高也会追进去;但现在同一个细分行业,可能就有两三个标的可以选择。我可以不用买60倍估值的老股,转而去买30倍市盈率的新股。”吴米佳表示。

  博时基金一位股票型基金经理同样对新股非常感兴趣。他选了10个标的重点关注,主要是集中在环保、自动化和天然气制造等行业。但与其它机构不同的是,他关注领域中没有传媒股。

  “主要是因为二级市场的传媒股炒得特别高,估计新股一级市场的报价也很高。”前述博时经理称,今年资金都在疯狂追逐TMT行业,尤其是传媒股已超出了他能容忍的估值范畴。

  甩卖创业板

  当基金经理和研究员都在讨论、圈定新股标的时,原来一批投资创业板的基金经理则忙着减持创业板个股,为新股腾挪资金

  “新股放开发行,会带动二级市场估值下移。而小股票估值偏贵,尤其是创业板公司成长性并没有表现出优势,再继续拿着也没有意义。”广州一家大型基金公司基金经理透露,证监会公布新股改革以后,他就清掉了持仓中的小股票。

  这种想法在业内颇有代表性。多位基金经理认为,新股开闸会拉低创业板估值。而基于年底排名考虑,不如早点减持兑现利润。

  “原来配创业板比较多的基金,年底要兑现利润,最近一直在减持。”南方基金首席策略分析师杨德龙注意到,某些基金持有创业板比例超过60%,担忧其它机构减持会造成股价大幅下跌,最近都在二级市场“派发”筹码。

  伴随着部分基金撤退,让一些准备留守的资金陷入煎熬之中。

  “现在跳楼的心都有了,刚加仓就遇上暴跌。”业内一位成长型基金经理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介绍,往年进入12月是估值切换时期,很多基金经理11月下旬判断成长股已具备投资价值。

  “以2014年业绩看,传媒动态估值约30倍,环保、电子信息等行业的估值也就25倍左右。”按估值切换的投资,基金经理一度认为这是成长股新一轮上涨的理由。但首批新股1月集中上市的消息改变了市场的预期。

  目前很多机构的想法是,二级市场现有上市公司已被炒过一波,从里面找到金子的难度非常大。

  “创业板老股票实在太贵,新股质地不错,批量上来,发行价比较低,投资成功的概率更高一些。”杨德龙直言,基金经理集中关注新股,一个重要因素是在热门行业选股已非常艰难。

  “明年选股会更难一些。”广州一位成长型基金经理坦承,2014年热点依然集中在环保、信息消费、娱乐、传媒等行业,但个股会有明显变化,今年涨幅可观的牛股,明年也许“就不行了”。

  更大的变化在于行业内部的分化。“今年属于涨潮的一年,挑选热门行业中的股票,差别在于涨30%还是涨60%。”但2014年,同一个行业的上市公司,区别可能将是上涨30%和下跌30%。

  记者接触的多位机构投资者均抱着品种转换的想法,即卖出部分二级市场估值较高的品种,转而增加新上市的新股。

  “品种切换的策略有个假设前提,就是新股比现有上市公司估值低。但如果新股一上市就炒得很火爆,估值比较高,转换就没有意义。”前述博时基金经理担忧,机构群体都盯着十几只新股,其二级市场的价格不可能很低。(编辑巫燕玲)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