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持有的逻辑
(2013-10-12 23:21:20)
标签:
育儿 |
分类: 投资札记 |
长期持有的科学逻辑,是什么?
股票的内在价值等于未来现金流贴现值。
买入一个成长股,必定存在一个主观的内在价值评估值。
假设,投资者对A股票的内在价值评估值为1元。
股票的市场交易价格为0.5元,买入存在50%的安全边际。
在这种情况下,投资者评估买入A股票的内含报酬率是100%。
在A股这种不存在资本利得税的市场里,原则上讲,股票价格提升一倍,股票的长期持有价值就消失了。
在这种情况下,坚持长期持有股票,只能获得贴现率回报,已经不存在低估。
继续持有的唯一科学逻辑,就是同评估结果相比出现超预期成长。
在大多数情况下,投资者对股票的评估值是很难精准的。
企业发展出现超预期增长,则意味着之前评估的内含报酬率与安全边际存在误差。
继续持有,相当于获得潜在的回报率调整值。
同理,企业发展出现严重低于预期,则意味着之前评估的内含报酬率与安全边际过于乐观。
继续持有就等于降低收益率。
坚持长期持有,就等于坚持未来不断超越于买入时的评估预期。
从某种意义上讲,投资者等于在赌一个不断调整的超预期成长。
长期持有,从逻辑上讲,等于缺省以下假设:
第一、估值,同内在价值相比,是持续低估的;
第二、未来发展的确定性超预期成长是持续不断的;
事实上,这种情况是存在的。
例如,茅台、泸州老窖,都曾经创造过不断超出投资者预期的持续成长。
长期投资,从逻辑上,等于默认了估值的持续调整与初始错误。
这种成功,绝大多数情况下,是意外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