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不劳而获

(2013-08-30 12:00:52)
标签:

育儿

分类: 投资札记
    作为一个不劳而获者,我会经常去思考怎么才能高效率的不劳而获
    寻找同类的过程中,会发现一些顶尖的不劳而获者。

    在人类的古老历史中,放贷者始终都是一个不光彩的形象。
    把金钱,借给自己的兄弟,还收取利息,这在道德上是受到谴责的
    犹太人,利用这个规则,迅速积累财富。

    事实上,复利这个魔鬼的威力,在人类历史上塑造过大批不劳而获者。
    我说的不劳而获,并不是,完全的不劳动,而是,通过高效率的机制,转化其他劳动者的财富

    政府出现以后,接管了高利贷者的众多优势,构建起更加庞大的不劳而获的机构。
    税收机制,本身就是政府转化民众财富的一种体制,这会养育大批不劳而获者。
    依附在权力体系上,并不是不劳动,而是,利用系统获取更加强大的转化其他劳动者财富的能力。
    腐败,就是最有效的不劳而获的手段

    银行,是不劳而获者,并不是说银行不劳动,而是,银行在利息这个工具上做手脚,通过复利攫取财富。
    现代化的银行,是高利贷的科学发展观产物,通过极低成本,为社会提供低成本借贷,实现复利增长。
    这种不劳而获的力量,是不被人们重视的,通过,高效率的转化机制,将民众的劳动财富巧妙掠夺。

    互联网巨头,是新科技孕育出来的新的不劳而获者。
    腾讯,完成数亿用户的粘附之后,打个飞机都会转化用户的财富。
    阿里,完成数亿用户的粘附之后,不搞物流,提个手续费,做个广告,都可以轻易转化财富。
    面对这些互联网上的税务局、电信局、文化局,你除了鄙视他们的不劳而获,就只能乖乖地掏钱。
    互联网巨头的所谓垄断能力,是在政府没有收缴的基础上实现的,正如,昔日的高利贷者

    其他的劳动者,跟这些政府、银行、互联网政治局比起来,都是诚实勤劳的劳动者。
    神马茅台之类的,跟这些不劳而获者相比,都是小朋友,赚不来几个钱。

    还有一类不劳而获者,实际上是凭本事攫取财富。
    他们的名字叫:价值投资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