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风中散发的博客
风中散发的博客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763,273
  • 关注人气:11,00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管理费收入节节下滑 基金业胆寒费率打折预报

(2012-09-04 05:14:41)
标签:

杂谈

分类: 金融业

【注:从来不买基金,也不知道有这么多管理费项目。打折,算是轻的。所有的基金,都应该加上一个条款:亏蚀本金,零管理费。否则,就赶紧关门。】

 

  来源:中国证券报

 

  基金管理费改革的讨论尚无定论,但从半年报的数据来看,基金公司管理费收入已经在节节下滑。面对难以削减的固定费用,历来被视为“高帅富”的基金公司也被迫勒紧裤腰带。另一方面,即便是基金管理费打八折,支付给银行的尾随佣金却很难随之降低,这也就意味着,一旦降低管理费,基金公司的收入降速将加快。业内人士认为,目前基金业接近一半的亏损面将进一步扩大,新基金公司的发展更是举步维艰。

  □本报记者 江沂 深圳报道

  收入快速下滑

  基金发行制度改革之后,新基金发行出现井喷,但从总募集份额来看,因为市场的持续低迷,新进入市场的资金并未出现井喷,相反,有一些基金公司为了面子,组织了大量的帮忙资金,一旦发行完成,这些“过路资金”往往会在短时间退出,对于基金公司来说,非但管理费收入微乎其微,反而要付出不少的营销费用。

  在证券从业人员的择业倾向中,素来有“牛市到卖方,熊市到买方”的说法,指的是牛市来了呆在卖方机构工资增长幅度更高,机会更多,而熊市时在买方则收入较为稳定,可以安稳“过冬”。其中卖方的代表是证券公司等机构,而买方多指的是基金公司等机构。所谓安稳,主要的原因是,基金公司保有存量份额,只要份额在,就能产生源源不断的管理费,这么一来,基金公司的收入就维持在相对稳定的水平,这比证券公司所依赖的经纪业务收入更为可靠。但从目前现实来看,这一说法并不是颠扑不破的真理,近几年的定期报告显示,基金公司的管理费收入呈现快速下滑趋势,向来被视为旱涝保收的基金业早已风光不再

  据Wind统计,从刚刚公布的上市公司半年报来看,业内知名的易方达基金公司,今年上半年主营收入9.03亿元,而去年同期则为9.97亿元,同比下降9.4%;而在2010年上半年,该公司主营收入为10.4亿元,三年间主营收入下降幅度为13%。而另外一家大型基金公司博时基金,今年上半年主营收入为6.79亿元,较2011年缩水12.7%,较2010年同期则缩水19.2%。2011年年报显示,共有13家基金公司净利润出现亏损,而随着今年新获批基金公司的增加,这一亏损面将逐步扩大。对于基金公司来说,管理费是主营收入中最大的一块,而管理费直接与基金规模挂钩。近三年来市场的巨幅波动,不仅令基民的申购热情降温,同时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赎回,这已极大冲击了基金公司的盈利水平,收入下行的趋势相当明显。

  值得注意的是,基金发行通道改革之后,新基金发行出现井喷,但从总募集份额来看,因为市场的持续低迷,新进入市场的资金并没有出现井喷,相反,有一些基金公司为了面子,组织了大量的帮忙资金申购新发基金,但这些资金在业内也称为“过路资金”,一旦发行完成,往往会在短时间退出,这对于基金公司来说,非但管理费收入微乎其微,反而要付出不少的营销费用。但在近几年,这已成为业内默认的“潜规则”。

  由于股票市场行情迟迟没有到来,基金公司也倾向于发行低风险的新基金,这就令基金公司所管理的资产中,非权益类品种比例大幅上升。业内人士透露,“有一些基金公司从资金管理规模看,似乎下滑并没有那么厉害,但仔细分析它的每个产品规模,就能发现膨胀的是货币市场基金,相反股票基金赎回比例很高。”众所周知,在管理费收入中,股票基金贡献度是最大的,货币基金等产品是做规模的利器,对盈利的贡献却并不大,但迫于形势,基金公司不得不大量发行低风险基金,因此是赚足了面子,却损失了“里子”。

  打折雪上加霜

  “目前新发基金中,大基金公司的管理费用于银行的佣金大概占四成到四成半,小基金公司则可能在六成左右。而在2007年、2008年,这一比例并没有那么高,以前与银行约定的渠道费用大概只占管理费收入的两成,近几年的渠道费用上涨幅度惊人。”

  基金公司利润下降有可能将是长期趋势。8月中旬,监管部门约见基金公司及银行代表,听取他们对降低费用的意见。座谈会上,令基金公司胆寒的消息是,管理费或将统一打八折。尽管这一提议尚在研讨阶段,但有基金公司高管比喻,感觉像是来了一次“寒流预报”。

  管理费的下调可能源于基民的抱怨。近三年来,能够给基民赚钱的基金屈指可数,特别在市场高点新发的基金,套住了相当比例的基民,因此市场对基金公司的非议声音越来越大。但对于基金公司来说,却显得有点委屈,“相当比例的管理费是以尾随佣金的形式支付给银行了。”深圳一家大型基金公司的高管算了一笔账,“目前新发基金中,大基金公司的管理费用于银行的佣金大概占四成到四成半,小基金公司则可能在六成左右。而在2007年、2008年,这一比例并没有那么高,以前与银行约定的渠道费用大概只占管理费收入的两成,近几年的渠道费用上涨幅度惊人。”这位高管认为,降费的板子打到基金身上,他们有点待人受过的滋味。

  随着新基金发行量的提升,尾随佣金比例的提升也是长期趋势。天相投顾统计显示,上半年基金公司共向销售机构支付尾随佣金20.88亿元,虽然同比有所下降,但尾佣占管理费的比例达到17.04%,比去年同期略有上升。“由于目前基金公司存量份额大多是2008年以前的,那个时候签下来的合同其尾随佣金比例较低,所以从总体数据看,尾随佣金占比还没那么高,但未来随着新发基金的增多,全行业支付尾佣的比例肯定会节节上升。”深圳一位基金公司市场部总经理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近几年在老基金的持续营销中,银行倾向于重新签订协议,一下就把尾随佣金的比例拉上去了。而另一方面,银行总是有意让持有人赎回老基金购买新基金,这相当于将低费用的份额置换到高费用的份额上管理费收入节节下滑 <wbr>基金业胆寒费率打折预报

  华泰联合证券基金研究中心总经理王群航分析,以股票型基金为例,广大基民的投基成本主要由以下部分组成:认购费率1.2%,申购费1.5%,赎回费率0.5%,管理费率通常是1.5%,托管费率0.25%。其中,认购费、申购费、托管费通常被渠道全部拿走,管理费通常被以银行为主的渠道分走很多

  由此来看,银行渠道在基金销售服务方面获利颇丰。银行一个机构内,不同的部门做不同类型的服务,均参与收费,是否有多重收费的嫌疑?其实过半数的基金销售并没有得到银行渠道方面的直接服务,而是通过网上银行实现,银行方面只是提供了一个通道。第三方销售机构提供网上服务可以打折,银行方面提供基金交易通道服务,收费标准为什么就一定要几十倍于第三方销售机构呢?王群航认为,降费还需规范尾随佣金费用,而且这个规范必须同时进行,否则对基金公司非常不公平。

  新公司举步维艰

  据业内测算,5亿规模的新发基金,基金公司要两到三年才能盈利,一位基金公司高管对此感觉相当悲观,“在这样的情况下,管理费再打折,大批新审批下来的基金公司一年几千万元的费用,却管理着不到十亿规模的基金,几年下来,只有特别烧得起钱的股东才能继续投资下去,其他的只能选择退出。”

  “如果管理费硬性打折,首当其冲的应该是新获批的基金公司。”在采访中,有数个采访对象异口同声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人力资源、固定资产、营销费用想要节支难上加难,老基金公司好歹过了积累期,利润变薄,勒紧裤腰带还可以勉力支撑,而尚在亏损期的新获批基金公司却有些“伤不起”。

  从半年报来看,国金通用、纽银梅隆西部、方正富邦等新成立的基金公司上半年亏损均超过千万元,而2011年,国金通用基金共计亏损1.34亿元,富安达基金则亏损了5104万元。值得注意的是,成立超过三年的民生加银基金2011年仍然亏损近3000万元,即便是银行系基金,在难以减少的固定费用面前,想要扭亏为盈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作为新公司发行的首只基金的管理者,基金经理最好是行业内的知名人士,并在大公司服务过,最好还获过金牛奖,这样对于发行才有号召力。但知名基金经理很难挖,挖过来也有市场价,并不会因为你是新基金公司就给你打折。”深圳一家新获批基金公司的总经理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几年前,获奖的券商分析师会尝试向资产管理领域发展,因此也是基金公司人员引进的主要来源,但目前,新获批基金公司根本引进不起,深圳一些获奖券商研究员的年度津贴可以达到一百万元,加上固定工资的数目,引进明星研究员已属“高消费”了。

  据了解,尽管目前一些新获批基金公司走的是“投研合一”的道路,但人力资源成本仍然居高不下,在这种情况下,基金公司的投研部门对出差调研的限制也日渐增加,有些基金公司甚至要求研究员尽量用电话调研代替实地调研,减少出差费用。由于股东对费用监管的严格,研究员即便出差,报销周期也被迫拉长,有的甚至要近半年才能报账,相当于研究员先掏腰包贴补出门调研,这也大大影响了研究员的积极性和调研效果。

  据业内测算,5亿规模的新发基金,基金公司要两到三年才能盈利,“在这样的情况下,管理费再打折,大批新审批下来的基金公司一年几千万元的费用,却管理着不到十亿规模的基金,几年下来,只有特别烧得起钱的股东才能继续投资下去,其他的只能选择退出。基金行业的马太效应越来越明显,这其实并不利于行业发展。”一位基金公司高管对此相当悲观。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