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招商银行4

标签:
转载 |
分类: 金融业 |
3.4经营效率良好,成本收入比稳步下降
招行在2011年中期成本收入比为32.63%,较2010年和2009年年末分别下降7.36和12.23个百分点。2009年成本大幅提升主要是由于业务规模的扩展使得员工人数以及新增设营业机构网点数量增加,使得人员费用和租赁费用大幅上涨。近两年来成本收入比合理下降主要是二次转型带来管理规范化与精细化水平的效果显著,提升了网点效率和人员效能,使得整体经营效率的提高。
图36
图37
从费用细项来看,人员工资支出一般是商业银行费用部分最大的支出,而近三年来,招行的员工支出增速平稳提升,人均工资水平高于四大行。由于金融行业工资平均水平较高,预计未来员工费用仍将保持一定增速,但会低于营业收入增速和净利润增速。
网点和人员的扩张方面,一般而言零售银行对于网点分布的密度和广度要求较高。在网点数量上,招行和国有行相比没有优势,但在中型股份制银行中保持领先。由于招行的战略重点是中高端客户,未来招行的网点扩张仍以一线城市为主,且区域由东南沿海城市向西部内陆地区的一线城市扩张。综合考虑招行网点过去的扩张速度、未来的扩张计划和监管审批的限制,未来招行业务及管理费用仍将保持每年18%的复合增长率。
图38
图39
总体而言,招行的成本收入比在股份制银行中处于中等水平,考虑到二次转型持续推进的精细化管理,更加追求经营效率的提升,招行未来成本收入比将稳定在32%左右的水平。
3.5不良贷款率逐年走低,拨备计提较为充分
截止2011年9月末,招行不良贷款率为0.59%,不良贷款拨备覆盖率达到366.53%,贷款拨备率达到2.16%。资产质量处于上市银行中等水平,拨备覆盖较为充分,略高于同业平均水平。
图40 上市银行贷款不良率情况
图41 上市银行拨备覆盖率情况
表3 上市银行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情况
近年来招行资产质量稳步提升,不良率逐年降低,既得益于宏观经济的快速成长,又与公司提升风险管理水平有关:
1)、公司早期实施的“有进有退”“双优战略”的信贷投向政策,对于过热行业及经营不透明、风险较高的客户实施退出,对于2004年不良率大幅下降起到了积极作用。
2)、实施信用风险管理全流程优化与基础提升计划,明确客户准入边界与底线,加快推进风险资产十级分类改革,强化分类拨备管理。
3)、对于中小企业风险,建立了双签授权制度、风险经理协同作业制度、中小企业金融部派驻审贷官制度等重要规定;在全行上线新一代信用风险管理系统,针对不同类型小企业和不同业务种类,设计适应性审贷模板和贷后检查模板。
图42 招商银行不良贷款率逐年走低,拨备覆盖率逐年提高
对于招行未来资产质量问题,保持谨慎乐观的态度。从全球来看,欧债危机的升级和美国等主要经济体增速的下滑,导致外围需求持续疲软,经济复苏将是一个长期而曲折的过程。国内经济也逐步放缓,房地产调控政策效果逐步显现,部分中小企业出现经营困难;但在CPI逐步回落、政策逐步转向的背景下,国内经济出现硬着陆的可能性较小。就招行而言,重点关注以下几点:
1)、招行零售业务占比较高,且发展战略以中高端客户为主,2011年9月份总资产50万元以上的零售客户75.67万户,客户结构相对优化,而优质客户出现违约的概率要低于资信较差的客户。从公司贷款来看,风险较高的制造业、批发零售业和房地产业合计贷款占贷款总额35%左右,而风险较低的交通工业、公共事业和电力等比例也相对较高,整体贷款投放相对稳健。
图43
2)、在部分城市出现房价下降的宏观背景下,招行房地产相关贷款出现一定压力。但由于其占比较低,仅为7.61%,处于股份制银行中较低水平。此外,招行2011年三季度末展开的积极措施,如逐步清理问题贷款、要求新的地产开发贷款经总行审批等,均使得房价下降对地产相关类贷款影响小于同业。
3)、对于风险较高中小企业贷款,招行专门建立了小企业信贷中心防控风险。对小企业实施批量营销和授信管理政策、金融部派驻审批制度、以及小企业审贷模板和贷后减持模板等,均有利于中小企业信贷风险的把控。截止2011年年中,招行对小企业新发放贷款的不良率仅为0.18%。即使为了在宏观经济增速放缓的背景下,中小企业出现经营问题,也会由边缘逐渐扩展到核心;由于拿到银行贷款的优质小企业比率仅为1%左右,综合考虑招行对于小企业的审慎管理,未来小企业的风险相对可控。2011年四季度在宏观经济放缓的背景下,市场对于银行的资产质量问题普遍担忧。但由于招行在上市银行中贷款结构合理、拨备充分,招行未来资产质量将保持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