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售精髓(续)
(2011-11-18 10:38:13)
标签:
杂谈 |
分类: 栅格思维 |
【注:张近东,这个人的性格特点,就是低调、缜密,有李嘉诚不疾而速的风范。苏宁最大的优点,就是很难找到致命的缺点。木桶原理,在苏宁电器集团身上体现的很充分,你找不到战略层面的重大短板。网购很可怕,是么?两年,就让B2C企业看到苏宁填补短板的速度和能力。没有一种致命商业威胁,可以让苏宁无法转身。这就是这个企业最值得投资的内在价值:企业文化。】
这个续,本来是没必要写,有些事都说透了,就没意思了。但是,这个续要阐释的内容,恰恰是苏宁零售之道最具特色的精髓。但是,理解并接受这种理念的难度很大。
有网友说,李斌认为苏宁易购就是苏宁电器新增的一个渠道,不理解,认为不对。认为,电子商务是一个新生的商业模式,是一盘新生意。这就是偏离了苏宁电器的零售业战略思维理解。
中国,是一个地域广阔,经济发展不平衡,但是,又飞速发展的经济体。现阶段,就家电零售业态来说,包销差异式实体体验消费模式,零售渠道供应商协同扩张式模式,网购模式,是协同共生的。对于不同经济发展阶段,消费价格敏感程度,服务体验敏感度不同的海量消费者来说,各有需求。
苏宁,需要面对的是一个整体的市场。对于苏宁来说,零售的本质是成本的综合竞争力对比。成本因素的核心精髓是采购成本。因此,市场占有率是第一位的,余者都是表象。在每一种渠道层面,做到综合成本竞争力最佳,就是最好的经营策略。
一个跨多种商业模式,多种渠道,多种体验的零售终端;
一个共同的采购、IT、物流、售后服务、客户服务的支撑平台;
一个协同作战的统一商业系统,才是苏宁希望构建的商业帝国。
各种渠道模式,无所谓孰优孰劣,资源共享在平台层面已经得到转化,优劣互补,互为支撑。
苏宁的长期规划,是把整个平台资源,从用户体验层面,到最后端的支撑平台,甚至是企业金融资源,进行开放化。这种战略规划,同马云正在全力构建的大淘宝平台战略思维,实质上是相似的。
这种高度,不是一般投资者能够理解的,其实施部署的战略思维前提就是:没有绝对,只有相对。
商业进化,有其内在的生态竞争规律。苏宁,整个商业帝国的搭建,从大规模的商业综合体到社区店,从网上到网下,从家电到百货,从国内到海外,综合布局,系统推进,拒绝短板。竞争的自然演变,会让商业分支自行生生灭灭,而苏宁整体系统层面需要处理的就是:顺其自然。
手里拿着锤子的人,只能看到的是钉子。
喜欢网购的人,是看不懂苏宁整盘生意的巨大威力。
对立统一,是难以磨灭的。
重要的是,顺应规律,自然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