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售
(2011-07-27 08:54:46)
标签:
杂谈 |
分类: 投资札记 |
零售市场,是国家经济战略的重要阵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是非常重要的统计数据,也对应着重大商业利益。
金融是第一位,零售是第二位。
金融、零售,是必须严防死守的重要经济利益。
对于国有资本来说,银行、保险,肯定是重拳出击,全力围剿。银监会、保监会,是两大保姆,死死围住中国的金融长城。
对于国有资本来说,零售业,需要差别处理。
传统能源零售,对应的就是当下的油和电。这两块,不会轻易拱手让人。因为,零售终端建设很简单,不需要耗费巨大精力。民营、外资想控制这部分市场,是难上加难。
生物能源零售,对应的水、粮食,这些基础能源提供,本质上还是掌控在国家手里。水资源、粮食资源,都在政府笼罩下,也不存在其他资本组成形式控制资源供给的可能性。
在中国,对于化石、生物、电力能源零售市场,国家的话语权,是绝对的。
一般消费品零售市场,国有资本想完全控制,就比较困难。
过去的国营商场,在激烈的商业竞争中,大多都被扫地出门。打开门做生意,事情多如牛毛,国有企业体制、机制,扛不住这种激烈竞争,这才给了外资、民营资本大发展的机遇。外资,在资本、经验、技术上有先发优势,民营资本的优势是肯干。目前,中国零售市场,基本上不太容易找到国有资本主导的大型零售业企业,主要的市场占有方是外资、民营资本。
从发展趋势上,外资在中国,始终都要面对一个宿命:拿技术换市场。技术优势没有了,市场也要说对不起了。所以,在中国零售业市场,当下还挺红火的相当多外资、外资控制背景企业,迟早要面对这一尴尬的局面。
百度、阿里巴巴,这类有着外资影响的所谓的高科技企业,在科技光环不再那么璀璨时,必然要面对支付宝类型事件,否则,就要面对温柔一刀。
京东商城,最大的危机,就来自其不断的股权融资,引入大量外资。本身,商业零售,就不是什么高科技,这个市场又是抽水机,让谁干都是干,这个肥水,不会轻易流入外人田。温总理,曾经亲切的鼓励苏宁电器成为“中国的沃尔玛”。作为中国工商联副主席的张近东,是有着多重身份的资本代言人。这个位置,需要有李嘉诚式中国情结的资本巨人,才可能胜任滴。
零售业的大规模资本剿灭战,一定是在消费市场真正崛起的时期。现在,还为时尚早,但是,结局似乎已命中注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