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药“入欧”:门槛虽高需探路

(2011-04-30 09:04:30)
标签:

杂谈

分类: 中医药

【注:提起西药,人们会第一反映想到化学药、生物药,实际上,西方也在迅猛发展植物药、天然药。中药,是植物药、天然药的祖宗级、爷爷辈。关键是,中国的中药企业的发展程度,还处于初级,没进入世界制药行业的前列,但是,并不等于这个领域,不会创造佳绩。相反,世界植物药市场,早晚是中国驰骋的疆场。】

 

中药“入欧”:门槛虽高需探路
       中医药剂师在配制中药


  

  来源:新华社

   

  根据7年前生效的《欧盟传统植物药注册程序指令》,今年5月1日起,凡未经注册的中药将不得在欧盟境内作为药品销售和使用。
   
    眼看大限将至,却仍无一例中药在欧盟注册成功,这是否意味着中药从此将被欧洲市场拒之门外?中药行业难道就在这道看似令人生畏的门槛前止步不前?
   
  欧盟设“门槛”
   
    2004年4月30日,《欧盟传统植物药注册程序指令》正式生效。这部新指令旨在修订2001年生效的《人用药品指令》,初衷是解决欧盟市场上传统植物药长期没有合法药品身份、大多作为保健品和食品销售的窘境,同时也是为了在欧盟层面加强管理,结束成员国各自为政的混乱局面
   
    新指令最突出的一项内容就是要求包括中药在内的传统植物药,今后必须向成员国主管部门申请注册,只有经审批同意后,才能在欧盟市场上继续作为药品销售和使用
   
    考虑到植物药的特殊性,特别是其悠久的应用历史,新指令规定了一套所谓简易注册程序,即无需像化学药品注册那样经过繁复的临床试验,但必须提供文献或专家证明,证实相关植物药在申请日之前已有至少30年药用历史,其中包括在欧盟至少15年药用历史。
   
    为了让植物药行业完成注册,新指令给出了7年过渡期:在截至2011年4月30日的7年里,包括中草药在内的各类传统植物药仍可以继续销售和使用,但必须尽快完成注册,否则从2011年5月1日起,凡未经注册的植物药将不得不退出欧盟市场。
   
    7年过渡期眼看届满,还没有任何一例中草药在欧盟成功注册,中草药进入欧盟面临着一道难以逾越的门槛。
   
  中药注册难
   
    旅居荷兰的资深中医药专家林斌这些天一直忧心忡忡,他从中国进口的一批中药材即将运到,却因为这一新指令,有可能被海关人员拦在关外。如果没有了中草药,中医岂不成了“有枪无弹”的假把式。
   
    令人费解的是,长达7年的过渡期,为何没有一家中药企业打破零注册的尴尬?
   
    林斌认为,背后的主要原因在于《欧盟传统植物药注册程序指令》所设门槛过高,但中医药界也应当反思自身努力不够。
   
    他说,中医药在欧洲的发展才不过10多年时间,因此大多数中草药难以拿出15年的欧盟药用史证明;部分中草药虽然很早就打入欧洲市场,但多以食品、保健品、膳食添加剂等名义,因此也难以拿出药用证明。拥有上千年悠久历史的中草药卡在了15年药用证明上,这都是欧盟新规闹的
   
    另外,注册成本过高,也令不少中国药企望而却步。以中成药为例,估计单个注册成本约为人民币100万元,即便注册成功,企业还需通过欧盟GM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认证,又是一笔不小的开销,这对规模较小的企业来说几乎无法承受。而鉴于对欧盟市场出口规模有限,有实力的大药企也缺乏足够动力斥资注册。
   
  欧企亦困扰
   
    事实上,门槛过高的问题同样困扰着欧盟植物药生产企业和医师,《欧盟传统植物药注册程序指令》也一直受到来自欧盟内部的质疑和批评。
   
    欧盟是全球最大的植物药市场之一,约占世界植物药市场份额40%。包括中药在内的植物药对欧洲人来说并不陌生,据统计有60%以上欧洲人使用过传统植物药。出台新指令的本意虽是规范欧盟植物药市场、促进其健康发展,但结果却可能导致成百上千种植物药被拒于市场大门之外,令欧洲患者处于断药困境。
   
    据总部设在英国的自然健康联盟估计,即便是欧盟制药企业,注册一种植物药的费用也需8万到12万英镑,约合86万到130万元人民币,这对销量较大的植物药产品来说尚可接受,但一些小企业恐怕要因此关门。
   
    自然健康联盟执行理事罗伯特·费尔凯克认为,《欧盟传统植物药注册程序指令》是硬要给非欧洲的植物药穿上欧洲的“紧身衣”,结果却毁了植物药,当务之急是找到一种更加合适且承受得起的新质量控制体系。
   
    自然健康联盟目前正着手对新指令发起法律挑战。费尔凯克说,他们计划于4月底以指令不透明且存在歧视性为由向英国法院提起诉讼,并希望诉讼移交给总部设在卢森堡的欧洲法院审理。
   
    欧洲议会爱尔兰籍议员马里安·哈金说,新指令确实可能导致欧洲公众失去不少植物药,这些植物药有的已经使用了上千年,如何审批它们的确存在争议。
   
    欧洲议会捷克籍议员帕维尔·波茨说,出台新指令原本是为了保障传统植物药使用安全,却至今没有任何一种中国或印度传统药物能够顺利注册,这种局面令人无法接受。他正在考虑可以采取何种措施,以避免这种情况发生。
   
  大门未关严
   
    尽管有反对声音,欧洲药企并未停止产品合法化的努力。目前欧盟已注册植物药达到249种之多,只可惜没有一种是中药中药“入欧”:门槛虽高需探路
    
    林斌认为,如今过渡期即将结束,开始步入全面实施阶段,可谓木已成舟,中医药界现在应该做的还是积极申请通过欧盟注册,避免失去这块潜力巨大的市场。
   
    据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数据,2008年中国对欧盟各国中药出口额为1.93亿美元,其中中成药出口额为1324万美元,仅占欧洲市场份额0.5%,而欧盟整个植物药市场规模据称已达百亿欧元
   
    林斌说,《欧盟传统植物药注册程序指令》并非针对中草药,从积极面来看是为了规范欧盟植物药市场,这对中医药在欧洲的发展来说未必是件坏事。
   
    指令的全面实施固然会对中草药短期内进入欧盟构成相当大的限制,但林斌认为,所谓中草药将全面退出欧盟市场的说法言过其实。
   
    首先,强制注册针对的是植物药,而部分中草药兼具食品功用,所以是否会被禁售还取决于欧盟成员国将此类中草药划归药品还是食品。如果没有划归药品,那么依然可以作为保健品和食品在欧盟境内销售和使用。
   
    其次,指令的具体实施还依赖各个成员国,其中存在变通余地。
   
    在欧盟成员国中,荷兰和捷克等国倾向于从宽执行欧盟指令,而英国和比利时等国倾向于从严把握。即便是英国,也已经在制订法律,由英国卫生保健职业委员会负责植物药药剂师注册登记,经注册的药剂师仍可以使用未经注册的植物药产品,这样既可以保证用药安全,也可以满足从业医师和消费者继续获得植物药产品的权利,为中草药继续进入欧盟提供了可能性。
   
    虽然大门或许尚未关严,但中医药更应立足长远,光明正大地迈过欧盟的门槛。
    
  出路在于政府推动?
   
    一名常年在德国从事中草药贸易的业内人士说,德国是欧洲植物药消费量最大的国家,总销售额占欧盟40%左右。除了一些来自中国等地的中药店外,德国一些生产植物药的大型药企每年也从中国进口大量植物药原料,例如人参、甘草、银杏叶、蜂王浆等,但只局限于草药,德国从未批准进口中成药
   
    这名业内人士说,德国的中药进口还有相当大一部分来自英国、荷兰、比利时等国,这几个国家对中药的政策相对宽松,欧洲几家规模较大的中药经销商都选择在那里落户。加上这几个国家同属欧盟成员国,彼此间贸易较为自由,可为企业省去不少成本。
   
    “7年过渡期结束对德国的中药市场不会有太大影响,因为它的主要货源本来就不是中国。4月30日以后,德国的中药经营商依然可以依据欧盟国家贸易自由原则,从其他国家进口草药原料,各中医机构也不会像一些媒体描绘的那样面临无药可用的境地。”
   
    不过,欧盟指令一旦全面实施,肯定会给中国中药企业进入欧洲带来一些限制,这就特别需要政府层面的协商与沟通。这名业内人士认为,中国政府应该出面推动中药企业注册,这可以为企业进入欧洲带来长久保证,相关企业联合会也应当行动起来,联合一些大企业群策群力。
   
    英国康泰中医药集团董事长任广峰透露,他的个别药店已经开始卖西药,并有走中西医结合之路的想法,尽管这不是他们的强项,但也是无奈之举。他认为,现在最好的结果是能够促使欧盟延期执行新法规,并希望中国有关方面着眼长远,积极推动中药在欧盟注册,从而帮助英国和整个欧洲的中医业渡过难关。
   
    位于德国巴伐利亚州的北京中医药大学魁茨汀中医院中方院长戴京璋也建议,中国政府管理部门应多做一些资源整合工作,组织一批有实力的龙头企业,发挥各自优势,共同推动中药在欧盟注册。毕竟,仅靠一家或几家企业,在欧盟完成注册的难度相当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