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公司卖保险“看上去很美”
(2011-04-29 23:30:02)
标签:
杂谈 |
分类: 金融业 |
【注:销售渠道假借人手是非常危险的。保险公司委托金融机构代理保险业务,会不断加剧保险公司之间的激烈竞争,降低保险市场拓展门槛。中国平安,把综合金融平台搭建起来,形成完整的销售渠道,是最明智的选择。也只有这样,才能牢牢把握住保险销售的自有渠道。各行业之间的风险传导问题,是综合金融的隐性弊端。有一利,必有一害,最终,还是要靠企业自己。】
谁占有渠道,谁将赢得抢占市场的先机。然而目前由于营销员渠道不温不火,银保销售渠道又承受手续费加码的压力,险企一直尝试拓展更多的新渠道。近日,保监会的一纸征求意见稿表明险企有望将销售渠道拓展至除银行以外的其他金融机构,其中最值得关注的是券商。对此,多家商券人士则认为,券商卖保险赚手续费、险企赚保费增规模“看上去很美”,实则只是险企的一厢情愿而已。
保监会近期发布《保险公司委托金融机构代理保险业务监管规定(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意见稿”),其所指金融机构为经金融监管部门批准,依法设立的银行、证券公司等非保险类金融机构。这意味符合条件的券商、基金公司、信托公司和金融租赁公司都有可能代销保险。一位保险分析师指出,基金公司和信托公司销售渠道较窄,主要借助银行销售,此类机构代销保险产品的可能性较小,而券商因自身具备较多的营业网点成为关注的重点。
“券商的一大部分业务是通过开户赚取股民炒股手续费,这一盈利模式与银行兼业代销保险很相似。”上述分析师认为,券商不断扩展自己的营业网点,从理论上来说代销保险能行得通。
券商卖保险,可以改变银行一家独大的格局,这种设想是不错的,但是在实行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诸多问题。首都经贸大学一位保险专家则认为,股民追求的是高风险、高收益,而理财型保险本质是保障以及延伸出保值增值等功能,就收益而论,这类投资者显然不会对理财型保险感兴趣。“公众对银行的忠诚度远比券商高,如果客户买理财产品会更愿意到银行,在代销保险方面券商并没有优势。”
多家券商内部人士也坦言,公众对保险的认知度并不高,尤其目前经常出现销售误导、理赔难等问题,券商也会担心销售流程管控不严或后期服务跟不上惹上麻烦,从而影响公司客户的稳定性。另外,券商争抢客户是想让他们将大资金投入股市,这样可以赚到佣金;而推销保险又会让资金分流,这本身就是一个悖论。
如果券商真的开卖保险,必然与银行等机构存在竞争的关系,这对险企来说可能是好事,但为了争夺客户,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可能还会出现夸大收益、不提示风险等问题。这势必增加监管的难度,这需要各监管机构的相互配合。东方证券一位分析师认为,监管机构需要在销售、退保、理赔等方面做出明确的规定,严防违规行为出现;同时还需关注的是,监管机构跨行业监管,需要与其他相关金融监管部门协商配合,来防范监管“真空”出现。
目前“意见稿”仍在公开征求意见阶段,众多险企已对此寄予厚望,认为“意见稿”很可能是扭转“银保独大”格局的突破口。“目前在兼业保险代理市场中,银行渠道保费收入占比高达64%,对于过分依赖银保渠道的中小保险公司具有很多不稳定因素。”一位小保险公司负责人指出,目前银行销售保险受限越来越多,部分保险公司的保费收入明显下滑,还有银行借机抬高手续费,更增加了险企的经营成本。因此,保监会一直在鼓励险企创新渠道。但是非银行金融机构代销保险能否让险企如愿还需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