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2011年常态下的中国A股宏观估值问题(一)

标签:
转载 |
分类: 转载精华 |
关于A股价值问题,曾是2010年市场颇具争论且莫衷一是的问题:
1.
2.
关于这一问题,主要有以下一些观点:
一.以上证指数点位与A 股整体估值的判断方法存在偏颇
造成以大盘指数点位与A 股整体估值的判断方法出现偏颇的主要原因在于,中国股市独特的股权分置与流通结构。众所周知,A股的主要大盘指数,比如上证指数,是以市场总市值为权重加以计算的,而如沪深300指数,则是以大盘权重的300家股票的流通市值为权重加以计算得出的。
而实际上对于千千万万股票投资者有着实际意义的,并非总市值或流通市值,而是自由流通市值,即在二级市场上真正会被用来流通换手的那部分股票。以2010年12 月31日的收盘股价计算,那时候的A 股的总市值约30.2万亿元,流通市值约19.1万亿元,而自由流通市值仅9.1万亿元。更重要的是,总市值、流通市值与自由流通市值之间并非呈现一个等比例的变化。
从下面的图表中,可以非常明显的看到,2009年之前,上证指数的走势与A 股自由流通市值总额的变动基本同步,而2009年以后,这种同步的现象则被完全打破,当前A 股的自由流通市值已经达到9万亿左右,远超2007 年最高时的7.6 万亿的水平,但上证指数的2800点左右的水平,却连2007年时创下的6124点的一半都不到。
上证指数与A 股自由流通市值变动趋势
之所以在2009年后,原先的这种同步现象被完全打破,主要是由于两大主要原因:
1.
2.
每一点上证指数对应的自由流通市值量
A股自由流通市值量与中国广义货币M2的比值
事实上我们可以看到,自2007年全流通时代开启,这一情况就已经出现,只是市场在2007 年的全民炒股的亢奋中,巨大的新增入市资金托住了市场指数的上行, 但是到2007年10月16日A股的自由流通总市值达到当时广义货币M2的20%的时候,市场无法继续支撑如此庞大的自由流通市值,随即A股出现了一波深幅的调整,而当时,市场对于2008年全球的金融危机与经济衰退风险也无多少预期,可以说A股2008年上半年的大跌的主要原因并非海外金融危机,而是国内的货币紧缩政策和自由流通市值在过度膨胀后向均衡水平的自然回归过程。
同时,代表中小盘股的中证500指数(或者中小盘指数)与A股的自由流通市值走势却较为吻合。
中证500 指数走势与A 股自由流通市值变动趋势
这一情况显示了市场在股票供应压力较大的情况下,主动放弃了以沪深300成份股为首的大盘蓝筹股为主的股票,而将投资重点集中于中小市值的股票,而这种投资策略可以说在过去两年内获得非常好的效果,也就是说,很好的回避了由于股票供应大幅增加所导致的市场风险。
综合这些分析和数据,从A股自由流通市值与M2 的比值这一核心的估值指标上看,当前水平虽远不及2007年10 月创下的20%的水平,但也不能说A股目前很便宜,因为这一水品甚至高于2007年之前10年内的最高水平。当然,随着市场证券化率的加深,这一指标未来还有可能稳步上升,但是这将是一个中长期的缓慢过程。
因此,尽管目前A股如果看整体市盈率估值或者上证综合指数点位虽然处于较低水平,但这并不意味着A股已经到了历史上非常便宜的水平。
二.影响 A 股走势的核心问题是资金与股票供应的相对关系而非估值
根据上述分析,影响A股未来走势的核心问题是资金面与股票供应的相对关系而非估值。这是因为,资金面的状况基本决定了A股自由流通市值的增长空间,而股票供应量的多少又决定了这种自由流通市值的增加有多少可以通过股价上涨的形式实现。因此,资金供应量与股票供应量的动态关系决定了股价的总体表现。
A. 股市资金供应量
对于中国股市这样一个投资群体比较封闭的市场而言,影响其资金面的主要因素有两个:
1.
2.
关于这两大因素,前者属于宏观经济的研究范畴。若2011年中国的M2增速将维持在16%左右,接近过去10多年的历史平均水平,那么在这一判断基础上,分析的重点放在第二大因素,即资金对股市的偏好水平上来。下图能够大体反映资金对股市偏好的变化状况。
而根据这张图,可以看到,资金对于股市的偏好度呈现了中长期缓步提升与短期脉冲式波动相结合的特征。也就是说,自2001年起A股自由流通市值占M2比重的持续下跌使得市场对股市的投资热情不断的受到压制,而这种近五年的压制在2006至2007年演变成了一次巨大的脉冲性行情,导致这一比值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但随后便快速回落至均衡水平。而从2008年以后的情况看,这一指标显示股票市场不再可能如2007年时那般狂热,但也绝非2002年至2006年时那般凋敝。
2011年国内居民部门可用于股市的投资资金约在1.78万亿元左右,大体与2010年的1.73万亿元水平持平。当然,居民资金虽然是股市新增资金总量中占比最大,但并非是新增资金供应的全部,其他如企业资金、社保等国家机构资金以及海外资金也是股市新增资金供应的来源。
B. 股票供应量
相对资金的供应量,股票的供应量的不确定和波动往往更大。事实上,A股股票供应增速上的重大变化是主导A股2009年后走出这样巨大的差异化走势的核心推动力。因此,在2011年的股市走势中,股票的新增供应的变化情况,依然将是影响A股走势的一个核心因素。
下表显示的是过去各年的新股发行和再融资募集资金量,而由于新股上市价格通常高于发行价且有一批资金专职打新股套利而不会进入二级市场,所以实际上新股对于股市二级市场的资金的分流压力还要大于这张图表中所显示的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