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村镇银行厚积薄发 未来两年将加速发展
(2010-12-01 08:18:45)
标签:
转载 |
分类: 金融业 |
三是,农村金融薄弱的现状依然严峻,其中突出的表现就是银行机构网点覆盖率低、金融服务供不应求、以及竞争不充分。而为了改变这些现状,包括村镇银行在内的农村新型金融机构需要得到快速发展,而国家的相关政策对此也是大力支持的。
布局从中西部渐向全国各地展开
“国家相关部门之所以放开村镇银行的准入要求并允许各类资本进入,主要是基于我国农村金融发展薄弱的现状以及总体上判断的结果。而要改变农村金融这种薄弱的情况,重要措施之一就要增加增量,村镇银行是当时三种增量中的一个(另外两个是贷款公司和农村资金互助社)。而事实上在这之前的2005年,中国人民银行已经在中西部5省做了七个小额贷款公司的试点,而这就是针对农村金融薄弱的一个增量试点。”杜晓山向《中小企业投融资》记者如此分析。
杜晓山接着说:“当时做村镇银行试点的时候,政策确实有一个区域倾斜,就是欠发达和比较贫困的中西部以及东北一些地方的农村(县及县以下)地区。如全国首家挂牌开业的村镇银行——仪陇惠民村镇银行就是于2007年3月1日,在四川仪陇落户的。到了2007年10月,村镇银行的试点省份从中西部以及东北的6个省(区)扩大到全部31个省市区。”
事实也证明,农村金融的薄弱不仅仅是中西部的问题,甚至很发达的东部也有这个问题。而东部由于小公司数量众多导致的市场需求可能比中西部的还大,注册资金达2.5亿元、国内资本规模最大的村镇银行——中山小榄村镇银行于2008年12月26日,落户在广东省小榄镇也从侧面说明了这个问题。“应该说这是一个全国性的问题。”杜晓山表示。
以广东为例,广东是产业大省、中小企业众多也是全国闻名,而相伴而生的则是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十分突出,因此村镇银行的建立对广东而言显然市场十分广阔。而相关资料显示,目前广东省开设的村镇银行只有三家,显然不能满足需要。对此,杜晓山一语中的:“到目前全国的村镇银行总数只有100家左右,平均每个省不也就3家左右,这样看来广东村镇银行的发展速度与别的省相比倒也正常,主要是全国村镇银行的总量太少。如果要怪就只能怪全国的村镇银行发展速度太慢了。”
根据杜晓山的说法,村镇银行的掌控审批权在银监会。而银监会每年有个计划指标,以确立每个区域设立村镇银行的数量。这样的话,每个地区村镇银行发展的速度快慢也直接受这个指标的限制。值得注意的是随着银监会《新型农村金融机构2009年-2011年总体工作安排》期限的进一步迫近,银监会在各地设立村镇银行的数量会逐步增多。还以广东为例,根据2009年7月23日银监会发布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发展计划表,
大银行机构不积极是发展慢的主要原因
“未来两年村镇银行的发展速度要加快,否则银监会会担心1299家新型金融机构(主要是村镇银行)在2011年能不能完成的问题。”杜晓山向《中小企业同融资》记者表示。按理说1299家新型金融机构仅相当于中国每两个县有一家,这在数量上不多。但问题是从2007年3月成立第一家村镇银行到现在三年时间过去了才发展了100家左右。这就使得银监会制定的要在2011年前建立1299家新型金融机构目标,能不能完成成了问题。
那么是什么原因影响到中国的村镇银行发展的速度了呢?“我认为村镇银行相较于小额贷款公司来说,批准设立的门槛较高、审批较严是一个原因;更重要的原因我认为是国有商业银行不愿意介入村镇银行;再者就是村镇银行自身存在的问题。”杜晓山向《中小企业投融资》记者如此分析。
根据杜晓山的分析,五大国有银行、全国性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对村镇银行的态度不积极;对村镇银行积极的是外资银行和各地区的小股份制银行。“全国性的国有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因为有遍布全国各地的分支机构,对于他们来说设立村镇银行的作用不是很大。而外资银行和区域性的城商行因为本来分支机构少,而设立村镇银行正好是其扩大规模和地域扩张的一个机会,所以会很积极。”杜晓山表示。
另外,根据银监会颁发的《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村镇银行的设立必须有一家银行业机构作为发起人或出资人,且持股比例不低于20%,单个自然人和非金融机构企业法人及其关联方持股不得超过10%。虽然这个政策允许民间资本进入,但是村镇银行毕竟还是个银行市场,民间资本想参与村镇银行的股份还得首先找到发起银行,从前一段时间的实践看,并不容易。看来,这需要一个引导的过程,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再到后来虽然允许小额贷款公司转为村镇银行,但其面临的相似规定问题也使得小额贷款公司转为村镇银行的意愿有所减低。
除这些因素之外,村镇银行面对农村市场和消费能力较低的农民群体时,自身的影响因素也值得关注。如村镇银行虽然可以吸储,但与其它银行竞争中又处于劣势,因此存在吸储难的问题。再加上技术上的问题如异地结算、网上银行等都存在技术问题,以及村镇银行经营观念传统需要转变等。
“据我所知,全国的村镇银行,无论是中西部还是东部普遍都有一个追求服务目标群体向上(富裕客户大客户)的倾向,而这不是监管当局银监会发起村镇银行的初衷。我还是觉得,村镇银行的定位一定要准,即服务于大银行不愿意服务的小企业和三农等低端客户和弱势群体。”杜晓山谈起村镇银行的问题向《中小企业投融资》记者表示。除此之外,杜晓山还呼吁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应该改变目前很少讨论村镇银行服务主体的现状,积极引导村镇银行去服务于小企业和三农等低端客户。
孟加拉乡村银行模式的中国应用
“我认为村镇银行效仿孟加拉乡村银行的模式完全有可能。而事实上中国在小范围内已经有好多机构在效仿孟加拉乡村银行这种放贷模式。像中国扶贫基金会、商务部国际技术交流中心以及我们社科院定点扶植的几个贫困县都是在使用这个模式。”杜晓山谈起孟加拉乡村银行模式在中国的应用时,向《中小企业投融资》记者透露说。
纵观在中国小范围内实行孟加拉乡村银行模式机构的服务特点,都是以当地中低收入的客户为服务对象,贷款一般都是几千块钱。而这些机构的设立地点全部在国家及省级贫困县里面,规模较小、运作模式只放贷不吸储。值得说明的是这样的机构在中国有100多家,试点的年限也已经有十多年了。之所以到现在还做得不够大不够理想,主要是国家没有相关政策支持做成大型的机构,同时这些机构都是在民政部门注册,没有一个适宜的定位。其资金来源多是诸如外国援助或慈善机构的捐助等社会类筹措,没有制度性的融资;没有针对其特点的技术培训以及相应的支持系统。这种状况应引起政府的重视,并采取切实措施予以解决。杜晓山呼吁。
相比以上这些机构,村镇银行运作比较正常,在1-2年后也大都能盈利(当然也有运作困难的),因此在村镇银行完全有可能应用孟加拉乡村银行的模式。而且村镇银行主要分布地区的特点如农业占比较高的县域以及中西部地区、金融机构网点覆盖率低的县域、贫困县和中小企业微小企业活跃县域等的状况也和孟加拉乡村银行面对的主体对象的境况差不多。当然,村镇银行或其他涉农金融机构要效仿孟加拉乡村银行的模式,最重要的是要由后者那样的客户目标定位的意愿和相配套的制度机制及管理技能。而要达到这样的要求,绝非易事。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