栅格的力量-因果律
(2010-11-20 16:40:27)
标签:
杂谈 |
分类: 栅格理论 |
因果律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假如,A类条件实现,则B类的事件就会发生。换句话说,自然规律是指一定的条件集合A和一定的现象集合B之间存在着确定的关系。这种情况,称为狭义因果律。当确定性联系不存在时,A与B之间的关系形成一种基于统计规律的结果,这种情况成为广义因果律。
广义的因果律是在任何地方都可以问一个为什么,狭义的因果律仅仅指物理世界中的因果律,也就是我们平常经验到的一个状态是另一个状态的原因。
1+1=2,是自然规律,是狭义因果律。1+2=3,是狭义因果律,因为,通过1+1=2,可以证明。狭义因果律,是确定条件集合与必定得出结果集合之间的确定性因果关系。狭义因果律,是我们认知世界的常识性基础。
我们,在判断事物发展规律时,必然会依赖自己的思维系统,进行判定。判定的因果基础,如果完全是基于狭义因果律,则推导的结果必定是符合客观规律的,具有最大的确定性。判定的因果基础,如果不是完全基于狭义因果律,则推导的结果就很可能出现偏差,形成不确定性。
广义因果律,是我们认知世界时,更经常面对的因果基础。
不会游泳的人,下水会淹死,这是个因果关系。这种因果关系,完全是基于人类数百万年进化的基础。有没有从没学过游泳的人,下水不会淹死呢?我想,这个世界一定会有。但是,这种概率是很低的。艾滋病对某些人是天生不会感染的,因为,艾滋病毒无法附着特殊人群的免疫细胞。虽然,艾滋病在人类面前依然存在不确定性,但是,广义因果律还是告诉我们艾滋病是致命的。
一个很普遍的现象,人们经常习惯于,将广义因果律模糊成狭义因果律!
一个更普遍的现象,人们经常习惯于,将部分广义因果关系,理解成狭义因果律!
第一种情况,会造成忽视不确定性。
第二种情况,极易造成认知偏差。
狭义因果律,最大的作用,是指导人类避免必然出现的错误。
广义因果律,最大的作用,是指导人们发现事物发展的规律。
复利模型,是狭义因果律。如果,能够做到利率与持有期双向最大化,则必然会实现超额投资收益。如果,违背复利模型,则必然无法实现合理投资收益。投资策略,必须构建在复利模型基础上,只有这样才是尊重狭义因果关系,才不会犯必然的错误。
投资中,我们判定企业发展趋势,完全依靠广义因果律。很普遍的情况是,投资者很难做到客观、全面的将广义因果关系构建集合,并推导出结论。换句话说,投资者的常态是以偏概全。我们会发现,投资者的判定依据,五花八门。
有的依赖定量分析,通过财务报表历史数据分析未来发展趋势。在我看来,这是根本性的方向错误。定量分析,应该在定性分析,也就是广义因果关系确定后,用来验证分析结果的。完全通过历史数据分析,通过数理逻辑确定未来发展,这是典型的本末倒置。
有的依赖不完整的定性分析,在不够全面的广义因果关系集合下,进行判定,很容易产生误判。例如:京东商城,曾经是很多投资者放弃苏宁的原因。网购,成为苏宁的短板,甚至是终结苏宁神话的杀手锏。其实,这是典型的认知误判。因为,经济发展的复杂性,远超人们的主观想象。
栅格理论,是一系列狭义因果律与广义因果律的集合体,以及更高层面的面向对象系统思维体系。
运用狭义因果律说“NO!”,运用广义因果律说“YES!”,就是栅格的力量。
假如,A类条件实现,则B类的事件就会发生。换句话说,自然规律是指一定的条件集合A和一定的现象集合B之间存在着确定的关系。这种情况,称为狭义因果律。当确定性联系不存在时,A与B之间的关系形成一种基于统计规律的结果,这种情况成为广义因果律。
广义的因果律是在任何地方都可以问一个为什么,狭义的因果律仅仅指物理世界中的因果律,也就是我们平常经验到的一个状态是另一个状态的原因。
1+1=2,是自然规律,是狭义因果律。1+2=3,是狭义因果律,因为,通过1+1=2,可以证明。狭义因果律,是确定条件集合与必定得出结果集合之间的确定性因果关系。狭义因果律,是我们认知世界的常识性基础。
我们,在判断事物发展规律时,必然会依赖自己的思维系统,进行判定。判定的因果基础,如果完全是基于狭义因果律,则推导的结果必定是符合客观规律的,具有最大的确定性。判定的因果基础,如果不是完全基于狭义因果律,则推导的结果就很可能出现偏差,形成不确定性。
广义因果律,是我们认知世界时,更经常面对的因果基础。
不会游泳的人,下水会淹死,这是个因果关系。这种因果关系,完全是基于人类数百万年进化的基础。有没有从没学过游泳的人,下水不会淹死呢?我想,这个世界一定会有。但是,这种概率是很低的。艾滋病对某些人是天生不会感染的,因为,艾滋病毒无法附着特殊人群的免疫细胞。虽然,艾滋病在人类面前依然存在不确定性,但是,广义因果律还是告诉我们艾滋病是致命的。
一个很普遍的现象,人们经常习惯于,将广义因果律模糊成狭义因果律!
一个更普遍的现象,人们经常习惯于,将部分广义因果关系,理解成狭义因果律!
第一种情况,会造成忽视不确定性。
第二种情况,极易造成认知偏差。
狭义因果律,最大的作用,是指导人类避免必然出现的错误。
广义因果律,最大的作用,是指导人们发现事物发展的规律。
复利模型,是狭义因果律。如果,能够做到利率与持有期双向最大化,则必然会实现超额投资收益。如果,违背复利模型,则必然无法实现合理投资收益。投资策略,必须构建在复利模型基础上,只有这样才是尊重狭义因果关系,才不会犯必然的错误。
投资中,我们判定企业发展趋势,完全依靠广义因果律。很普遍的情况是,投资者很难做到客观、全面的将广义因果关系构建集合,并推导出结论。换句话说,投资者的常态是以偏概全。我们会发现,投资者的判定依据,五花八门。
有的依赖定量分析,通过财务报表历史数据分析未来发展趋势。在我看来,这是根本性的方向错误。定量分析,应该在定性分析,也就是广义因果关系确定后,用来验证分析结果的。完全通过历史数据分析,通过数理逻辑确定未来发展,这是典型的本末倒置。
有的依赖不完整的定性分析,在不够全面的广义因果关系集合下,进行判定,很容易产生误判。例如:京东商城,曾经是很多投资者放弃苏宁的原因。网购,成为苏宁的短板,甚至是终结苏宁神话的杀手锏。其实,这是典型的认知误判。因为,经济发展的复杂性,远超人们的主观想象。
栅格理论,是一系列狭义因果律与广义因果律的集合体,以及更高层面的面向对象系统思维体系。
运用狭义因果律说“NO!”,运用广义因果律说“YES!”,就是栅格的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