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栅格的力量-面向过程

(2010-11-15 10:19:37)
标签:

杂谈

分类: 栅格理论

  面向过程,是计算机程序设计的一种思维模式,是一种以事件为中心的编程思想。面向过程就是分析出解决问题所需要的步骤,然后用函数把这些步骤一步一步实现,使用的时候依次调用。

  芒格说,“我与巴菲特工作这么多年,他这个人的优点之一是他总是自觉地从决策树的角度思考问题,并从数学的排列与组合的角度思考问题。”这句话,是对巴菲特思维模式的最佳总结。巴菲特,是典型的面向过程式思维模式。决策树与概率,是巴菲特决策体系的基石。

  决策树一般都是自上而下的来生成的。每个决策或事件(即自然状态)都可能引出两个或多个事件,导致不同的结果,把这种决策分支画成图形很像一棵树的枝干,故称决策树。

  其实,绝大多数的投资者,都是自然而然的形成决策树思维模式,只是客观、理性程度不同罢了

  面向过程思维模式,本质是就是依赖决策树进行判定推进。

  例如:将ROE、市盈率、市净率、市值这些因素作为判定条件,符合与不符合条件的企业分别对待。这是比较简单的方式。更为复杂的方式,就是添加大量判定条件,将企业的筛选因素构建在树形结构上,依此遍历。这种思维方式,是绝大多数人自然而然采用的。

  可以做个试验,浏览大批价值投资者的博客,你会发现,几乎99%,甚至更多的人,都是以面向过程思维模式审视投资。特别是,擅长定量分析的投资者,几乎百分之百都是面向过程以决策树为判定依据的思维模式。

  决策树的构建能力,决定了投资者认识客观世界的能力。不同的人,思维中具有完全不同的决策树体系。从根到叶子,纷繁复杂的决策体系,保证了投资者判定客观世界的准确度。我们,是无法复制巴菲特脑子里那棵决策树的,因此,我们根本无法做到股神的水平。

  决策树思维模式的天生缺陷是,可复用、适应性差,客观世界的变化很难有机整合进决策体系。因此,使用决策树思维体系的投资者,必须天天念经,不断的进行决策体系更新,否则将无法适应变化莫测的世界。

  决策树思维体系,是构建思维结构的基础,这是难以动摇的。但是,决策树思维体系并非最先进的思维体系结构,在计算机程序设计理论发展到90年代,形成了一种更为强大的思维体系,它就是面向对象思维体系。这是软件设计理论的一次飞跃,更是人类认知客观世界思维体系的一次飞跃。

  芒格,就是典型的面向对象思维体系的投资大师。栅格的力量-面向过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