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谈谈医药

(2010-10-06 09:49:22)
标签:

杂谈

分类: 投资札记

【思维角度决定结果】本文思维角度很独特,也代表了我个人内心的真实看法。对中国医药类上市公司,我翻来覆去的思考研究,始终找不到超级利润的来源。我想,很少投资者会否定医药类企业的长期投资价值,同意我观点的人一定会少之又少。但是,超级利润的出现,才是投资获得高收益的来源。我和高药价说声“不”。看看未来是否如我所判断。

  

  对医药股的感觉比较复杂,经历了一个复杂的认知过程。

  最初接触价值投资理念时,第一反应就是将医药类企业作为价值投资的理想标的。云南白药、东阿阿胶、片仔癀、马应龙,这些中医药概念股,第一时间进入了股票池。随着对价值投资理念的学习,慢慢的对投资医药类企业有了越来越多的疑惑。

  价值投资,更多的是学会避险,学会不该做什么

  芒格说:“我就想知道我会死在何处,然后我永远不去那里。”——他会小心翼翼避开潜在的错误陷阱,然后寻找出最优解。逆向思维,让我不断审视那些被市场极度追捧的强势股,寻找他们的缺陷。

  我发现,就我个人而言,面对了以下问题。

  1、产品多元化

  几乎所有的药企本质上都在从事多元化经营。没有一家公司,完全依靠一个产品,能够扩张成为大型企业。也就是说,单一产品的市场空间都有限。做的最好的云南白药,依托伤科圣药,能够在止血、活血领域做大。但是,其规模并非巨型市场。依赖单一产品进行长期高速成长很困难。因此,必须进行产品多元化经营。

  2、产品不易理解与掌握

  有些西药类企业,产品过于专业,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难以准确掌握其核心本质。同样一个抗生素类药物,非常便宜的螺旋霉素可以使用,头孢霉素也可以使用,不同的品牌、相同的药物,却有着巨大的价格差。科研含量,在药物中的比重到底有多高,很难评估。中国相当多的药企都是在玩旧瓶装新药的游戏。拳头产品,能够砸在国内、国际市场的真正意义的拳头产品,很难找到。

  3、市场空间

  医药毕竟是用来治病救人的。人不生病,就很难谈到求医用药。当前社会上,对求医用药的负面情绪很高。高昂的医药费,对全社会来说,已经怨声载道。表面上看,13亿人口面临一个老龄化的问题,这个巨大的市场似乎是存在的。但是,依靠治病救人来提高产品售价获取高利润,从本质上来说,就缺乏道德依据。一个和谐、合理、公平的社会,应该给社会大众更好的求医用药环境。老百姓常见的病痛,应该用尽可能低的就医成本来解决。

  病痛不会选择富人穷人,病痛的解决不应该依靠医药奢侈消费病痛不像商品房,你可以买、可以不买病痛不像奢侈白酒,你可以喝可以不喝。神农试百草,不是为了获取高额利润。  

  对这些问题的思考,让我很难下决心长期投资医药类企业。从道德上,通过治病救人获取高昂利润,不值得推崇,就像通过教书育人获取高利润一样,是我难以接受的投资医药类企业,获取高商业价值,唯一有说服力的合理解释就是该企业具有极强的科研能力,能够在国际制药领域崛起,成为顶尖跨国公司。恰恰对此,我很没信心。因此,放弃对医药类企业长期投资的念头。

  冷对市场对医药板块的热潮。期待有一天,中国会出现有强大科研实力的药企,能够不断推出适合中国百姓消费的好药、消费的起的好药。不要总是活在老祖宗留下的药方和品牌里,更不要活在治病救人的垄断性利润里。那些,阶段性,通过投资医药类企业获得高收益的投资者,也许不会像我这样想这么多。可是,真正的高利润,恰恰都存在于道德底线之上

  价值投资,是聚敛财富的顶尖智慧,但是,不应该驰骋在本就不该获取高额利润的领域

  底线,很重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