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质与表象
(2010-08-16 07:37:22)
标签:
杂谈 |
分类: 投资札记 |
本质,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根本的属性;表象,是人们在头脑中出现的关于事物的形象。
人们往往习惯于,依托表象做出决策。社会生活中,我们都会遇到类似的情况。例如,某人说出一句话,话里有话。说者有意,不见得听者都有心。一句话,从甲口中说出来,经过刻意的加工,隐藏了本质。乙在接收到甲的话后,经过主观的简单理解,形成表象,往往会脱离本质。这时,简单的依托表象做出决策,往往会出现南辕北辙。
本质,是客观存在的,不会轻易的变化。而表象,是对本质的主观理解,往往是歪曲的。本质的客观性,在一个又一个主观表象的传递与演绎中,不断的扭曲,最终面目全非。这就是,这个世界存在认知偏差的规律,而且普遍存在于社会生活中。
如何缩小认知偏差的程度呢?或者说,如何缩小本质与表象之间的距离呢?
首先,缩短本质到主观表象的传播距离。例如,一件事,从甲开始,经过乙、丙、丁,最后传递到你。经过几轮的传话,信息已经严重的偏离最初的本质。而你,想做出和本质接近的表象分析判断,是不可能的。只有,缩短信息的传播距离,去接触最初的信息源头,并且进行客观分析,才有可能接近本质。
其次,要学会换位思考。“你不是我,怎知我心”。你不是对方,你如何知道对方内心真实所想?如何准确判断客观本质?所以,换位思考,站在对方的立场,揣摩对方的心理,这才是把握问题核心的办法。
理解了本质与表象的关系,再去看社会生活中的人和事,再去看证券市场的人和事,就变得简单了。
人与人之间,在信息传播过程中,产生巨大的信息偏差,这是必然的。我们始终无法回避这个客观现实。重要的是,如何正确理解并规避其中的弊端。
在生活中,要学会不听二手信息,坚决换位思考。这样,就会很接近本质。
在资本市场,要学会不听任何消息,坚决吃透上市公司。了解的越透彻,就会越接近上市公司价值的本质。要学会换位思考,以公司股东的身份,去面对企业在市场中遭遇到的各种情况。
信心,会在对客观事物的揣摩与感悟中,在深度熟悉与认知中,渐渐建立起来。信心,是建立在主观表象与本质的高度吻合上。当你对人对事有着极为接近本质的认知能力时,当你的主观表象与客观本质极为接近时,信心就会油然而生。
一个自信、客观的人,将会战胜自我,成就未来。这种成就,就在本质与表象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