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了告诉你寿衣是租的——巴菲特
(2009-05-09 10:48:06)
标签:
巴菲特杂谈 |
分类: 巴菲特思想 |
忘了告诉你寿衣是租的
巴菲特
——摘自巴菲特2001年致股东的信
不当的名词是正确思考的敌人,当一家公司或基金经理人使用诸如"EBITDA"(扣除利息税负及折旧摊销前的盈余)及"pro
forma"(拟制)等名词时,通常代表他们意图引导你错误地接受某些严重偏差的概念,(在高尔夫球场上,我的成绩通常拟制性地低于par标准杆:关键在于推杆,由于我正在进行一套改造计划,因此我只将到达果岭以前的杆数列入计算)。
在保险业的会计制度中,"损失调整"是被广泛运用的工具,但同时也是被严重误导的名词,首先,关于是它的定义:保险业者提列的损失准备并非业者提拨以备雨天不时之需的资金,实际上它应该是一个负债科目,如果能经由合理地估算,这项负债代表业者在财务报表截止日已经发生所有损失但尚未支付的可能金额(包含所有相关成本),在计算损失时,保险业者除了已经被正式告知必须支付的损失外,还必须包含那些尚未被告知的潜在损失,后者通称为IBNR(意即已经发生但尚未告知)的损失,事实上,在某些情况下(比如说产品责任险或员工忠诚险),被保人本身甚至还不知道损失已经发生了。
对于保险公司来说,实在是很难事先去准确地算出这些已告知及未告知意外事件的最终成本,但具备合理估计的能力却相当重要,否则保险业的经理人将无从得知本身真实的经营成本,从而订定合理的保费,GEICO在1970年代发生经营危机,就是因为它连续好几年严重低估了损失准备,因而大大低估了其产品的成本,导致公司在不知情的状况下,以不当的价格出售其保单,卖得越多,亏得就越多。
当保险公司在期后发现,损失准备明显地与现实的潜在负债不一致时,公司便将"损失调整"这个科目搬出来,这些以前年度遗留下来的补提成本,却必须在实际发现的年度报表上认列,这正是2001年通用再保身上所发生的案例,以前年度总计8亿美元的累积损失,一口气在去年的财务报表上显现出来,我可以向各位保证,这个数字应该是相当中肯的了,尽管如此,多年来的准备提列不当,让我们误以为我们的成本远低于实际数字,这又导致我们不当的订价,除此之外,过度高估的盈余数字,也让我们为此支付额外的奖金以及所得税。
因此我们强烈建议废除"损失调整"这个会计科目,以及另外一个类似的丑陋字眼"强化损失准备"(那么要是有保险公司因为发现其先前提列的准备过高,而在冲回损失准备时,是不是该用"削减损失准备"的字眼呢?)。表面上,"损失调整"告诉投资人,某些自然,不可控制的事件在最近年度发生,至于"损失准备强化"则暗示损失准备已被适当地补提增强。然而事实却是,管理当局在先前的估计发生错误,导致以前年度的盈余不实,损失本身并没有任何改变,它一直都在哪里,改变的是管理当局对于损失的认知(或是在管理当局明知故犯的情况下,最后终于承认其所犯的错误)我认为关于这种现象更贴切的名词应该是"未能及时发现的损失成本"或者可以简称为"哦!哦!",必须说明的是损失提列不足是产险业界普遍存在的严重问题,在伯克希尔,我们就曾在1984年及1986年告诉大家,我们发生过的估计不足问题,不过通常来说,我们的损失提列政策算是相当的稳健保守。
损失严重提列不足的现象在经营状况不佳的保险公司尤其常见,事实上,保险业的会计可以说是一项自己评分的考试,对于保险业者自结的财务报表数字,查核的会计师通常都不会有太大的意见,(会计师要的通常是一封,万一数字发生重大偏差,可以用来撇清关系的客户声明书),一家面临财务困难的公司,通常对于自我评分的要求都不会太高,以免真得经营不下去,毕竟没有人会想要替自己签下处以死刑的判决书。
难保证能够适当地提列损失,我曾经说过一个关于一位旅居海外人士的故事,话说有天这位仁兄接到姐姐告知父亲过世的消息,他回复表示可能无法回到家乡参加父亲的葬礼,不过倒是愿意负担所有的丧葬费用,后来他果然收到一张4,500元美金的帐单,二话不说他立即付清,可是谁知不久之后,他又收到一张10美元的收据,月覆一月,皆是如此,他不解的询问姐姐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他姐姐回复道:”哦!我忘了告诉你,爸的寿衣是用租的。”
在保险业经营中,有许多这类租来的寿衣,有时候这类的问题甚至会隐藏数十年不被发现,就像是石绵赔偿问题,但一发就不可收拾,虽然这项工作有点棘手,但管理当局有责任适当的将所有可能性列入考量,保守稳健绝对有其必要,当损失理赔部门的经理走进总经理的办公室说到:”猜猜发生了什么事?”他的老板,如果是老鸟,应该知道肯定不会是什么好消息,保险世界的意外,对于盈余的影响通常不会非常一致。
也由于存在着这种偏差的经验,所以当有人盲目地认为产物意外险的损失准备由于反应的是未来必须支付的款项,所以在经过现值折算后,应该会小于实际上的负债,我个人认为这种想法有点可笑,当然损失准备若系经过准确估算,按现值加以折现或许可以接受,但由于几项不可抗力的因素-举两个存在已久的问题,保单条款的任意延伸以及医疗通膨,使得损失准备长期以来处于提列不当的景况,折现只会让原来存在的问题变得更加严重,并且让某些不肖公司平添回旋的空间。
我必须说,告诉一家在获利边缘挣扎的保险公司总经理可以透过折现将损失准备降低,其结果就好象是一位父亲告诉自己16岁的儿子可以自由地享受正常的性生活一般,我想两者都不需要这种揠苗式的助长。
巴菲特
——摘自巴菲特2001年致股东的信
前一篇:购并决定时的三只脚——巴菲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