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写这个纪录之前,原本已经写好了单独的一篇代表自己对承鹏老师的文章。名字叫做《刀剑出鞘 大侠出招》。了解和关心承鹏老师的人应当知道这是写于
在写这个纪录之后,自己已经想好了一个“蓄谋已久”的题目,名字叫做《磨刀》。纪录的应当是我读承鹏老师的《左一刀 右一刀》之后,自己对于每一篇的一点见解和感受吧。希望在磨刀之后,不敢说用它披荆斩棘,做到真正所向无敌。起码让自己的刀法愈加成熟些吧!!!
承鹏老师在离开北京,坐在飞机上给我发的倒数第二条短信,也是我有信心完成这两个纪录的一个重要的原因。他说:“要做到能吃苦,要独立思考,要多写多练。”也许这就是在磨刀的过程中所要遵循的心法吧。毕竟所有的功夫都是由心法和招式组成的。两者缺一不可。(倒数第一条短信是:“要起飞了。”难道你不觉得这也预示着什么吗?)
最后还是着重说明一点:在这个纪录中从始至终,我都会将比我大出一辈的人为老师,将我的同龄人称为兄弟姐妹。因为毕竟在这个领域里他们永远是我的老师,尽管私下可以叫大哥,而希望我们永远可以成为兄弟姐妹,尽管在公共场合我们直呼其名。
自叙前言
这个纪录的初衷或者是说这个纪录的题目是源于那天的庆功会上,承鹏老师的一个提议。要将所有关心和支持承鹏老师的人组织起来。而当时我,伯通,丁丁,齐帅的意见是称之为“鹏迷会”,这个提议一经提出便被承鹏老师谢绝了。他说还是叫“鹏友会”。因为在他心里认为我们之间不是和偶像与追星族一样的关系。而是朋友!
在回家的路上,也就是和丁丁一起走了很远之后。我和六年前刚出道的白云一样,冒出了一个想法:我想写个纪录。人
这个纪录的主线我想应当是——“鹏友”。这个范畴就相当大了。包括承鹏老师的同行朋友,还有即将组建的我们这些“小”朋友们。但是我也要有一个前提条件,那就是必须是我所见过,并对其有一定了解的“鹏友”。至于那些神交已久,但至今却未曾谋面的“鹏友”们,我只能暂时说声对不起。但是其实你们已经被列入了我的那个相当大的范畴之内了。因为不是有句名言叫做“是‘鹏友’,总会相见吗? ”所以期待着与你们尽快相见,在继续我的纪录的同时,也广交四海之内的“鹏友”,让“鹏友”也成为我的朋友。
感谢“缘分”,是“缘分”让我们走到一起,是“缘分”让我们携手共进,是“缘分”让我开始了关于有“缘分”“鹏友”们的纪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