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周热点事件点评

(2011-01-04 10:23:56)
标签:

财经

存贷款基准利率

汽车产业

新能源

中国人民银行

分类: 启明热点点评

 一周热点事件点评 



  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8连升 创汇改以来新高


  事件:中国人民银行授权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公布,2010年12月30日银行间外汇市场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为:1美元对人民币6.6229元,1欧元对人民币8.7677元,100日元对人民币8.1397元,1港元对人民币0.85103元, 1英镑对人民币10.2834元,人民币1元对0.46617林吉特,人民币1元对4.5964俄罗斯卢布。


  点评:人民币汇率连续八天上行逼近汇改以来新高。人民币升值将对我国众多出口产业构成巨大压力,同时也将吸引大量热点流入,加剧国内通胀程度,但对资本市场和房地产市场,以及部分行业构成利好。在该消息刺激下,近日航空表现抗跌。


  车辆购置税优惠明年取消 1.6升及以下恢复至10%


  事件:财政部、税务总局昨日表示,经国务院批准,对1.6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车减按7.5%的税率征收车辆购置税的政策,于2010年12月31日到期后停止执行,自2011年1月1日起,统一按10%的税率征收车辆购置税。


  点评:在经济危机后,为快速使我国经济走出困境,中央在09年1月开始实施"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对1.6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车实行5%的购置税优惠。在政策扶持和刚性需求两大支撑下,09年、10年我国汽车业连续两年拿下全球产销量冠军,不过同时产生的问题也不能回避。如尾气排放导致的污染,部分城市拥堵状况越来越严重等等。该消息为汽车相关行业利空。


  人民日报再发文 大股东弱市掀增持潮


  事件:尽管2010年国内经济增长强劲,但是A股并未因此得到多少实惠,反而成为2010年全球表现最差的股市之一。截至12月25日收盘,中国A股市场全年下跌11.75%,全球排名倒数第二。


  点评:人民日报再次发文支持股市。今年我国央企净利润将突破万亿大关,比去年增长25%左右。但即使在我国摆脱危机保持高速增长的情况下,我国股市今年仍拿下全球第二大跌幅,使其"晴雨表"作用失灵。而这已是人民日报近期第四次发文支持股市,但声援解决不了具体问题,投资者对此视觉疲劳,股指反弹力度也相对有限。


  央行:把稳定价格放在更突出位置


  事件: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2010年第四季度例会日前在北京召开。会议强调,2011年要认真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增强金融调控的针对性、灵活性、有效性,把稳定价格总水平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点评: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指出要把稳定价格放在更突出位置,这表明为了调控物价,未来货币政策还将进一步从紧。由此可见,即使今年央行多次上调准备金率两次加息,明年调控手段仍不会停止。多数机构预计,明

年央行将继续加息3-5次。该消息为市场利空。


  我国有望率先实现新能源汽车产业化


  事件:记者从27日闭幕的2010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年会上获悉,由于石油依赖加深、大气污染和交通拥堵问题突出,发展新能源汽车成为调整我国汽车产业结构的必然选择。而国家电网、城市设施方面的管理集中,以及我国优势能源煤炭的资源集中,为新能源汽车特别是电动汽车率先实现产业化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我国有望成为全球第一批实现新能源汽车以及电动汽车产业化的国家。


  点评:尽管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和许多发达国家处于同一水平线,但要实现新能源汽车产业化,仍有很多细节问题需要解决。其中最突出的无疑是新能源电池的寿命、续航能力、充电地点、充电时间等。不过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化前,我国将利用混合动力汽车作为节能减排的过度。该消息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利好。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


  事件: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10年12月26日起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金融机构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分别上调0.25个百分点,其他各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相应调整。


  点评:12月25日央行宣布再次加息,这是央行今年继10月20日之后短时间内第二次加息行动,市场普遍认为,此举彰显出我国抑制通胀的决心。事实上,自从今年四季度以来,CPI屡创新高,市场的加息预期一直存在。此前,在12月10日,市场一直有消息称由于11月CPI再创出新高,央行将于当晚加息,最终的结果是央行上调了存款准备金率。时隔半月,央行忽然释出加息手段,出乎市场意料。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