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是二次探底还是再下一城?

(2010-11-22 16:02:32)
标签:

消费类

金融地产

中国平安

个股

财经

分类: 启明看市博文

 是二次探底还是再下一城? 



  存款准备金增加,大盘指数再次震荡。是恐慌担心还是继续强势操作,今日我们一起来谈谈大盘,一直以来笔者更多关注的是板块和个股。因为他们是实实在在给我们带来利润的个股。很多强势的个股早已经再过3186点。顺大势,做强势的思维不变。下面看一下大势有没有大问题。


  金融地产板块具有核心作用。今年的情况是这样的,9.27的启动到这轮行情的调整和美元的反弹关系很大。那么现在呢,国内拉指数要靠谁,当然是金融和地产了。他们的走势决定着指数的走势。新兴行业和消费类个股都是目前较大的投资机会。这点从片仔癀的暴涨以及今日通信设备板块的强势中不需要多说了。金融地产会如何走呢?我们分析一下两种可能。


  猜测一:金融地产股二次探底筑底引发大盘继续向上。目前的银行很多回到了9.30的位置,也就是说那个位置他们是被动的起来,主动的掉下来。是不是这些板块彻底完蛋了呢?我们想起了“W型底”的第二个底部是一个让大家都感觉到害怕,不敢买,不敢拿,再也不相信会起来的位置。这次是二次筑底。现在很多个股很像。招商银行、万科都很像。这其中最强的是中国平安,对比港股奔100而去的平安,咱们的市场目前只有58元。所以这种猜测我们认为成立的概率大。金融在这里大幅震荡为第二次见底做准备。重点参照中国平安,招商银行和万科。他们大已经不再成为阻碍拉升他们的理由。前期我们博客中提到的傻瓜投资法中的洋河股份今日再次逆势大涨,市值超过千亿,已经再向招行看齐去了。所以大盘股更多是对外展示了股市没有过火的一种表现而已。


  猜测二:金融地产再下一城,重复四月份。也许这是大家最为害怕的事情了。没错,今年四月就是新兴行业和大消费疯狂上涨,金融地产直接带领大盘暴跌,最终其他个股跟跌导致了上半年的下跌。目前这种概率有吗?作为概率我们认为肯定是有,但是比例只可能是10%。因为目前的外围环境和内部环境这种概率不大,当时国家重磅整治房地产市场,最近一个月已经没有新的对于房地产的利空了。所以我们做个提防是需要的,但是过分恐慌是没有必要的。


是二次探底还是再下一城?

 
  总体结论:大盘深度下跌概率不大。至于很多人担心大盘再下200点筑底的观点。我们能够做的就是精选好的个股来抵御市场的下跌,不要想着自己每次都要卖在高点买在低点。每一个低点都是让人非常害怕的。所以精选优质企业是我们操作最为重要的核心。大盘很重要,但是你的个股比大盘指数,尤其是上证指数更加重要。


消费类是否会再次暴涨

 点击进入乐投家园

 

 

http://www.readerstimes.com/bbs/attachments/forumid_56/20080223_9d00855bea48abd988656fTcQIdc7yYX.gif股市点评

启明看市场【每日更新中】                          一周热点事件点评             

单针探底迎接新主升浪  是二次探底还是再下一城?                         缩量反弹的操作策略

                            

http://www.readerstimes.com/bbs/attachments/forumid_56/20080223_9d00855bea48abd988656fTcQIdc7yYX.gif热点解读

股道的修心和严律                                 短期调整高成长股要捂牢

注意,上涨之路不会一蹴而就                            寻找2011年A股行情主导力量

   

http://www.readerstimes.com/bbs/attachments/forumid_56/20080223_9d00855bea48abd988656fTcQIdc7yYX.gif基金专家

如何从通胀调控中发掘机会                          私募内部传闻提前曝光

学习巴菲特过程中几个常见的必经阶段                   炒股尤如用兵学会五招来做绝顶的高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