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证券/理财 |
揭秘:银行股大跌的原因
一、2007年前三季度贷款增速过快。
由于银行业绩直接与贷款增速直接相关,而贷款增速又与工业生产和GDP增速直接相关,因此GDP增速放缓将直接导致银行业绩增速放缓,而在估值公式中,即使g的很小下降也会导致估值结果的较大下滑。
三、多次加息之后,市场担忧贷款户的承受能力,从而担忧2008年度贷款增速。
五、随着2007年超级牛市成为历史,市场担忧银行中间业务的增长将会难以为继。
我们认为,尽管银行业的经营受到上述五点因素的困扰,但其长期的增长前景并未发生动摇。
第四季度无款可贷,恰好说明了市场对于贷款的需求之热切。那么,第四季度被压抑的需求将有可能在明年初集中爆发,从而对冲由于利率上调而停止融资导致的需求下滑。
虽然房地产业贷款前景不甚乐观,但目前大多数银行已经实现了贷款结构的均衡,东方不亮西方亮,尤其是国家控制的能源、钢铁、电力等行业,其景气程度依然较高,而银行的贷款主体正是这些国民经济的核心企业。
GDP增速出现拐点并不可怕,这恰恰是宏观调控防止经济过热的结果。增速略有下降,但依然可望在9%以上维持,细水长流,这对于保持银行业绩的长期稳定增长不但无害,反而是提供了正面作用。
中间业务增速下滑或许难以避免,但依然有望持续平稳,不太可能导致整体业绩的下滑。
尽管5次加息之后,一年期存款利率也上调了135bp,导致银行的资金成本上抬。但活期存款利率基本没有上调,而目前由于存款大量活期化,银行存款中活期存款的比重不断上升,两项综合,其资金成本的上升幅度事实上低于资金收益的上升幅度,这一点也可以赫然体现在各大银行公布的中报和三季报中。
我们认为银行业采用2008年业绩的估值水平处于合理区间,依然维持银行业整体"增持"的观点,对于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依然相对看好,而城市商业银行相对看淡。目前的调整,依然是低吸银行股的好时机。
(转自股道论坛,标题略有改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