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外线和医用酒精消毒的作用机理
标签:
教育健康消毒医用酒精紫外灯 |
科普常识:复课就要来临(高三4月13日),面临的问题有许多,首先就要做好自我防护,戴口罩属于切断传播途径,这是大家已经熟识的,那么,教室、寝室或个人应该如何消毒呢?以下的两种经验和科学道理来自于果壳网,值得借鉴和推广。
目前,市面上的消毒产品按照作用位点来分类,可以概括为以下两大类:
直接作用于内部遗传物质核酸 :紫外线消毒
作用于蛋白质使其失活的 :大部分化学消毒剂、高温
蛋白质的失活,主要是通过加热、脱水、氧化、成盐、脱氨、改变电荷等方式来改变及破坏其二级或三级结构。
一、紫外线消毒
紫外线是一种电磁波,一般按波长范围可以分为:
UVA(紫外线A,波长320~400nm,长波)
UVB(波长280~320nm,中波)
UVC(波长100~280nm,短波)
需要指出的是,由于200nm以下的波长为真空紫外线,可以被空气吸收。因此UVC可穿越大气层的波长介于200~280nm之间,这也是目前市场面紫外灯产品选择的波段。其中,以253.7nm时的杀菌消毒作用最强。
原理:
UVC在照射新冠病毒后,能与其遗传物质RNA发生光化学反应,引起磷酸二酯键与氢键的断裂,形成嘧啶二聚体(如形成尿嘧啶环丁烷二聚体、尿嘧啶水合物、胞嘧啶水合物等),从而导致病毒失去复制能力。
紫外灯消毒,虽然有效,但不推荐。
注意事项:
采购具有253.7纳米波长的消毒灭菌用紫外灯(与装饰用紫外灯等相区别);
紫外线穿透力较差,因此灭菌消毒时应直接辐照于物体表面, 距离照射物不超过1米为宜 ;
对室内消毒时应关闭门窗,人员回避, 照射时间不少于半小时 ,消毒完毕后 充分 通风 透气 ;
紫外线会损伤皮肤及角膜,因此 人 体不要直接接触,也不要盯着看 ,对儿童尤其如此。
二、医用酒精消毒-脱水
乙醇(俗称酒精)能够杀灭具有包膜结构的病毒,因此对此次的新冠病毒有效。
原理:
具体来说,酒精具有一定的脂溶性,根据“相似相溶”的原理,能够破坏掉由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的脂质包膜;同时,在接触到病毒包膜表面的糖蛋白时,能使蛋白质脱水变性,从而使病毒失活。
需要强调的是,之所以要用75%的酒精,是因为酒精浓度过高时,脱水反应过快,会使接触的蛋白质迅速凝结,从而在病毒表面形成一层起保护作用的硬膜,防止酒精进一步渗入。而浓度过低时,又不足以杀死病毒。
而在75%左右的浓度下,杀毒效果最好,酒精将先溶解蛋白质包膜,再一点点渗透进病毒的体内,降解掉遗传物质。
市面上医用酒精浓度多为95%和75%,后者消毒作用更好。如果是前者,可加水稀释(100毫升95%的酒精,加约27毫升的蒸馏水)制得约75%的酒精。
如果买不到医用酒精,75% 以上浓度的白酒也可以用作物体表面的消毒,但由于成分中除了乙醇还有其他物质,因此效果肯定没有医用酒精好。这是应急的办法,不建议长期使用。
使用时,可将酒精溶液装在喷壶里喷洒,也可以用棉花撮制成酒精棉球擦拭。手部、手机、遥控器、门把手、按钮、钥匙、键盘鼠标等都可以用它来消毒。
注意事项:
不要对着婴幼儿喷洒酒精,避免在身体上接触大量酒精,防止过敏或酒精中毒;
使用酒精时 不要靠近热源 ,也 不要对着空气直接喷洒 ,以免火灾;
不要在衣物上喷洒酒精 ,防止静电导致火灾;
给电器表面消毒时,记得切断电源,所有物品均应等酒精挥发之后方可再次使用;
酒精应存放在避光阴凉通风处,避免让孩子接触到。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