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草花叶病毒的重建实验具体过程

标签:
教育烟草花叶病毒 |
分类: 实验教学与改进 |
教材研究:一直找不到烟草花叶病毒的重建实验,一直怀疑这个实验的可靠性,今天看了《赛先生》公众号,看到了这个实验相对具体的过程。当然这个实验(1956年)的进行需要1933年发明电子显微镜后才实现的。
1936年,英国洛桑农业实验站植物病理部门的鲍顿(F. C. Bawden)和剑桥大学病理系的皮里(N. W. Pirie)合作对自己混合使用硫酸铵盐析法和等电点沉淀法精制出的烟草花叶病毒结晶进行检测后发现,结晶中的含氮量为16.7%,含磷量为0.5%,含糖量为2.5%。
他们深入研究后指出:烟草花叶病毒大约是由95%的蛋白质和5%的核糖核酸(RNA)组成的核酸蛋白质复合体。
而且,他们还基于烟草花叶病毒溶液具有各向异性推定烟草花叶病毒颗粒呈杆状。这意味着病毒并不像人们通常想象的那样是非常小的细菌,而是一种完全不同的实体。
烟草花叶病毒是由蛋白质和RNA组成的复合体
鲍顿和皮里虽然证明了烟草花叶病毒中含有RNA,但是他们当时并没有发现RNA作为基因组携带着重要的遗传信息。
RNA具有增殖能力,亦即传染性直到1956年才被德国科学家吉尔(A. Gierer)和施拉姆(G. Schramm)发现。
1956年,吉尔和施拉姆将烟草花叶病毒放在水和苯酚中震荡,使RNA与蛋白质分离后,再用提纯过的RNA去给烟草接种,结果烟草叶子上出现了典型的花叶病斑。而当用核糖核酸酶对RNA进行处理后,再给烟草接种,烟草叶子上并不会出现病斑。
经过一系列实验验证之后,吉尔和施拉姆指出,RNA是一种遗传物质,烟草花叶病毒的RNA成分在接种后的烟草叶片中能够诱导合成出新的烟草花叶病毒。
1957年,佛兰科尔-康拉特 (H. Fraenkel-Conrat)和辛格尔(B. Singer)通过病毒的重建进一步证实了吉尔和施拉姆的上述结论。
佛兰科尔-康拉特和辛格尔的病毒重建实验示意图
鲍顿的弟子哈里森(B. D. Harrison)曾在文章中谈到,鲍登和皮里当时曾就RNA是否具有传染性的问题进行过实验研究,可能是由于两人的实验室相距有50英里,等皮里把分离出的RNA运送给鲍登时RNA已经失活,所以鲍登和皮里未能发现RNA的传染性。
尽管鲍登和皮里推定烟草花叶病毒颗粒呈杆状结构,但是直到1939年才被柏林帝国生物学研究所的生物化学家古斯塔夫·阿道夫·考舍(Gustav Adolf Kausche,1901-1960) 等人确认。
此确认需要用电子显微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