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再谈一下制醋过程中的一些培养基成分

(2020-02-15 12:09:58)
标签:

教育

制醋

醋化醋杆菌

再谈一下制醋过程中的一些培养基成分

教材研究:选修1第48页教材中,制醋过程中的培养基、程序等其实是简单化的,甚至是理想化的,和实际操作生产有一定的距离。给学生的感觉制醋过程是比较简单的,操作也是容易的,特别是pH设定为7.0完全是一个误导。下面就教材中的实验谈一谈自己的想法。

第一、关于pH的设定(教材中是7.0)。

个人认为教材中的7.0是为了检测实验的进行情况,并不是醋化醋杆菌的最适pH,也就是,检测有没有醋酸产生的,即pH下降说明有醋酸产生。所以在给定材料时,没有具体的pH。

再谈一下制醋过程中的一些培养基成分

大多数资料认为,醋化醋杆菌的pH是6.5,有的认为自然条件即可,也有的认为3.5-6.5的范围。也就是醋化醋杆菌比较耐酸,主要还是因为醋化醋杆菌是一个属,品种很多,适应范围显然也较大。

第二,关于甘露醇的使用。

本人查找了许多资料,并没有看到用甘露醇作培养基的,上次高考试题中出现了甘露醇作碳源的答分率比较低也是有原因的。大多数的培养基碳源用葡萄糖,生产过程中用淀粉的话,需要糖化。

第三,关于加乙醇的问题。

大多数的培养基需要加乙醇,量的多少不统一,主要是因为最后有个阶段需要醋和少量的乙醇,进行酯化反应。产生乙酸乙酯,其中尚有微量的各种有机酸与高级醇类进行酯化,这是产生香味的主要来源。

第四,关于温度的控制。

教材中没有控制的温度范围,但一般资料认为的温度控制在30-35,而实际生产操作的温度是38-44,也就是说可以更高一点。

总之,许多数据和材料和实际生产有出入,主要还是因为教材中的制醋是实验条件下,主要是考虑操作过程,并没有大规模的生产,更没有考虑产品的推销,所以,在教学中必须交待清楚,不要让学生误认为制醋就是这么简单。

附:网络上一篇文章节选

镇江香醋创于1840年,是江苏著名的特产,弛名中外,生产工艺,一直采用100多年来的传统工艺,即在大缸内采用固体分层发酵70年代用水泥池代替大缸发酵,通过3年的试验获得成功,并总结出一套新工艺,既保持了传统工艺、保持了风味特色,又提高了产量30%,并能实行机械化操作,减轻了劳动强度。

香醋生产工艺,可分三大工序:

1.酒精发酵:

糯米浸渍蒸煮淋饭拌曲糖化酒化成品(酒醅)。

1)糯米:选用优质糯米,淀粉含量在72%左右,无霉变。

2)浸渍:使淀粉组织吸水膨胀,体积约增加40%,便于充分糊化。米与浸渍水的比例为12

3)蒸煮:使淀粉糊化,便于微生物利用。

4)淋饭:通过加热,淀粉发生膨胀粘度增大。迅速用凉水冲淋,其目的是降温,其次使饭粒遇冷收缩,降低粘度,以利于通气,适合于微生物繁殖。

5)拌曲:利用酒药中所含的根霉菌和酵母菌的作用,将淀粉糖化,再发酵成为酒精。一般的用量为原料的0.2%0.3%

2.醋酸发酵:

醋酸发酵是决定香醋产量、质量的关键工序。把传统的固体分层发酵工艺应用在水泥池发酵工艺中,整个醋酸发酵的时间为20天。整个醋酸发酵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接种培菌阶段(前期发酵):

本阶段将醋酸菌接入混合料中,逐步培养、扩大,经过1天时间,使所有原料中都含有大量的醋酸菌。为了使醋酸菌正常繁殖,必须掌握、调节让醋酸菌繁殖的各种适宜条件。

根据该厂的实践经验,醋酸菌生长最适宜的环境是,在固体混合料中,酒精含量6度左右;水分控制在60%左右;温度掌握在3844;并供给足够的空气。

第二,产酸阶段(中期发酵):

经过13天培菌以后,混合料中所含的醋酸菌在78天时间内逐步将酒精氧化成醋酸,接着,相应地减少空气供给,醋酸菌即进入死亡阶段,品温也每天下降,原料中酒精含量逐渐减少,醋酸含量上升。

当醋酸含量不上升时,必须立即将醋醅密封隔绝空气,防止醋酸继续氧化从而转化成水和二氧化碳。此阶段大约需20天的时间。

第三,酯化阶段(后期发酵):

培菌,产酸二个阶段结束后,将发酵成熟的醋醅进行密封隔绝空气。在常温下,历时3045天,使醋醅内酸类(乙酸)和少量的乙醇,进行酯化反应。产生乙酸乙酯,其中尚有微量的各种有机酸与高级醇类进行酯化,这是产生香味的主要来源。

醋酸发酵阶段的主要生产设备为防腐、防漏水泥池,池长10米、宽1.5米,高0.8米。

3.淋醋、杀菌:

淋醋、杀菌是制醋最后一道工序,用物理的方法,将醋醅内所含的醋酸溶解在水中,过滤后,淋下的生醋用常压煮沸灭菌、灌坛、密封,即可长期贮存不变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