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4月选考遗传选择题解析-基因互作:隐性上位

标签:
教育基因互作隐性上位 |
分类: 试题研究和分析 |
试题研究:2018年4月选考题是一道较难的试题,是属于基因的互作中的隐性上位作用。
隐性上位作用是指在两对互作的基因中,其中一对隐性基因对另一对基因起上位性作用。
2018年4月选考题:为研究某种植物3种营养成分(A、B和C)含量的遗传机制,先采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对野生型进行基因敲除突变实验,经分子鉴定获得3个突变植株(M1、M2和M3)。其自交一代结果见下表,表中高或低指营养成分含量高或低。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从M1自交一代中取纯合的(A高B低C低)植株,与M2基因型相同的植株杂交,理论上其杂交一代中只出现(A高B低C低)和(A低B低C高)两种表现型,且比例一定是1:1
B.从M2自交一代中取纯合的(A低B高C低)植株,与M3基因型相同的植株杂交,理论上其杂交一代中,纯合基因型个体数:杂合基因型个体数一定是1:1
C.M3在产生花粉的减数分裂过程中,某对同源染色体有一小段没有配对,说明其中一个同源染色体上一定是由于基因敲除缺失了一个片段
D.可从突变值铢自交一代中取A高植株与B高值株杂交,从后代中选取A和B两种成分均高的植株,再与C高植株杂交,从杂交后代中能选到A、B和C三种成分均高的植株
答案:A
解析:该试题是有关基因互作,当两对非等位基因决定同一性状时,能产生基因间相互作用,使孟德尔比例发生了修饰。从遗传学发展的角度来理解,这并不违背孟德尔定律,而实质上是对孟德尔定律的扩展。
野生型自交后代全部是野生型,说明野生型植株是纯合子,假设其基因型为AABBCC。M1突变体自交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9/16(A低B低C高),3/16(A高B低C低),4/16(A低B低C低)。突变体自交后代的分离9:3:4,是9:3:3:1的变形,存在基因互作(9:3:4是隐性上位的分离比)。a对B隐性上位,推测M1突变体的基因型为AaBbCC。
M2突变体自交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9/16(A低B低C高),3/16(A低B高C低),4/16(A高B低C低)。突变体自交后代的分离9:3:4,是9:3:3:1的变形,存在基因互作(9:3:4是隐性上位的分离比)。b对C隐性上位,推测M2突变体的基因型为AABbCc。
M3突变体自交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9/16(A低B低C高),3/16(A低B高C低),4/16(A低B低C低)。突变体自交后代的分离比是9:3:4,是9:3:3:1的变形,存在基因互作(9:3:4是隐性上位的分离比),a对C隐性上位,推测M3突变体的基因型为AaBBCc。
选项分析:
M1子代中纯合(A高B低C低)的基因型为AAbbCC,与M2基因型相同植株即AABbCc杂交,子代表现型分别为AABbC
M2子代纯合(A低B高C低)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cc与M3基因型相同植株即AaBBCc
采用
A含量高基因型为A bb ,B含量基因型为A B cc,C含量高的基因型为A B C,不可能出现A、B均高的植株,也不可能得到A、B、C均高的植株,故D项错误。(以上分析参考小猿搜题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