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氧化氢酶的存在部位和作用

标签:
教育过氧化氢酶 |
分类: 疑难问题的解决 |
教材研究:必修1教材中,“过氧化氢酶在动物肝脏和血细胞中浓度很高”,为什么这些细胞中特别多呢?尽管没有找到直接答案,这可能要从过氧化氢酶功能去解决,用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思想去理解,为了代谢的需要。
一、过氧化氢酶的发现
过氧化氢酶是在1811年被过氧化氢的发现者泰纳尔(Louis Jacques Thénard)首次发现。
1900年,Oscar Loew将这种能够降解过氧化氢的酶命名为“catalase”,即过氧化氢酶,并发现这种酶存在于许多植物和动物中。
1937年,詹姆斯·B·萨姆纳将来自牛肝中的过氧化氢酶结晶,并在次年获得了该酶的分子量。
1969年,牛的过氧化氢酶的氨基酸序列得以解出。而后,1981年,其三维结构得以解析。
二、过氧化氢酶的分布
过氧化氢酶存在于所有已知的动物的各个组织中,特别在肝脏中以高浓度存在。过氧化氢酶也普遍存在于植物中,绝大多数需氧微生物都含有过氧化氢酶。
过氧化氢酶通常定位于一种被称为过氧化物酶体的细胞器中。植物细胞中的过氧化物酶体参与了光呼吸(利用氧气并生成二氧化碳)和共生性氮固定(将氮气解离为活性氮原子)。
三、过氧化氢酶的作用
过氧化氢酶(CAT)是一种酶类清除剂,又称为触酶,是以铁卟啉为辅基的结合酶。
它可促使H2O2分解为分子氧和水,清除体内的过氧化氢,从而使细胞免于遭受H2O2的毒害,是生物防御体系的关键酶之一。
过氧化氢是一种代谢过程中产生的废物,它能够对机体造成损害。为了避免这种损害,过氧化氢必须被快速地转化为其他无害或毒性较小的物质。而过氧化氢酶就是常常被细胞用来催化过氧化氢分解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