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对受精作用过程较详细的了解

(2019-05-14 20:59:30)
标签:

教育

受精作用

分类: 疑难问题的解决

对受精作用过程较详细的了解

教材研究:浙科版教材中,对受精作用的过程简单描述为精卵识别、精子附着于卵膜、精卵质膜的融合等过程。具体的受精作用过程其实复杂得多。

一、受精的过程

受精包括精子的获能、顶体反应、皮层反应、原核形成和融合等过程。

1.精子获能

刚排出的精子虽有运动能力,但不能穿过卵子的放射冠和透明带,只有接受雌性生殖道的分泌物(获能因子),才具有受精能力,这种作用称为精子获能。

在体外条件下,血清白蛋白、高密脂蛋白、氨基聚糖、孕酮、钙离子载体、精卵结合蛋白(ZP)、CO2等均可促进精子获能。

2.顶体反应

获能后精子表面阻止受精的附睾蛋白和精浆蛋白被除去或改变,质膜胆固醇流失,与卵子结合的受体暴露。获能期间,钙通道被激活、耗氧量和糖酵解明显增加,pH升高,腺苷酸环化酶(cAMP)激活,导致胞内cAMP含量升高,蛋白激酶A活化,精子活力增加,顶体酶原转化为有活性的顶体酶。

获能的精子首先借助头后部(顶体后区)质膜蛋白PH-20的透明质酸酶活性穿过卵母细胞外卵丘细胞层,到达透明带,然后精子通过头前部(顶体区)质膜表面的ZP结合蛋白与卵母细胞透明带发生识别,完成结合过程,诱发顶体反应,即:顶体以外排的方式释放出水解酶,将卵子的透明带和卵黄膜溶解,形成精子穿过的通道。

精子进入卵子后,导致卵膜去极化,动作电位由受精点传至膜表面,使精子受体失活。卵细胞膜下的皮层颗粒(内含酶类的囊泡),以外排的方式,进入卵黄膜和卵膜之间的腔隙,酶类引起透明带硬化,形成受精膜。

3.卵子的激活、原核形成和精卵融合

精子的刺激使处于休眠状态的卵子被激活,重新回到减数分裂阶段,迅速完成第二次分裂,释放极体。此时精子和卵子的细胞核分别称为雄原核和雌原核。两个原核逐渐在细胞中部靠拢,核膜随即消失,染色体混合,形成二倍体的受精卵,又称合子。

4.皮层反应

通常一个卵子和一个精子结合,多精进入会形成多余的分裂极和纺锤体,导致细胞异常分裂而使胚胎发育终止。

受精后通过两种机制阻止多精进入,一是膜瞬间去极化;二是通过皮层反应,破坏精子受体和形成受精膜。受精后精子的核、中心粒(鞭毛基粒)和线粒体均注入卵中。线粒体之所以表现为母系遗传,是因为受精卵中只有仅母本线粒体可以存活。

许多昆虫、软体动物、软骨鱼、有尾两栖类、爬行类和鸟类在受精时有多于一个精子进入卵内,但只有一个雄原核与雌原核发生融合,参与发育,其余的精核逐渐退化消失。有时多余的精于也发生一些畸形的分裂,但不妨碍正常卵裂和发育。这种多精受精称为生理性多精受精。

二、受精作用相关知识辨析

1.要注意区分受精的标志和受精过程结束的标志。

受精的标志是卵黄膜和透明带的间隙可以观察到两个极体,受精过程结束的标志是雌、雄原核融合成合子。

2.要辨别三大反应:顶体反应、透明带反应、卵黄膜 封闭作用。

1)发生的时间不同:顶体反应是发生在精子与卵子相遇时;透明带反应是发生在精子触及卵黄膜的瞬间;卵黄膜的封闭作用是发生在精子入卵后。

2)生理作用不同:顶体反应是要形成精子穿越放射冠的通路;透明带反应是防止多精子入卵受精的第一道屏障;卵黄膜封闭作用则是防止多精子入卵受精的第二道屏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