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防止限制酶切割后线性载体分子的自身环化?

标签:
教育自身环化 |
分类: 疑难问题的解决 |
疑难问题:搞清楚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的作用特点,了解了质粒的作用,接来就产生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即如何防止切割后线性载体分子的自身环化?以前一直认为只有双酶切法,学习了相关的资料,还了解了其它常用的方法。
要阻止在限制酶切割后线性载体分子的自身环化作用,具体可采用以下方法:
1、用非同尾酶进行双酶切
用不同的限制酶(非同尾酶,双酶切)切割载体和插入DNA,而且形成不同的黏性末端,能连接,也能确定方向,这种模式被广泛应用。
2、用碱性磷酸酶处理限制酶酶解产生的线性载体分子
碱性磷酸酶可除去线性载体DNA 分子的5¹-磷酸,而留下3¹-羟基基团。经过碱性磷酸酶处理的线性载体分子,除非插入外源DNA 片段,否则就不能重新环化为有功能的载体分子。
3、采用同聚物加尾连接技术
切割后形成的线性DNA 分子的两个3¹-OH末端,此时都已被加上具有同样碱基结构的同聚物尾巴。
4、应用柯斯质粒
所谓柯斯质粒,乃是一类由人工构建的含有λ DNA的 cos序列和质粒复制子的特殊类型的质粒载体。
在连接反应中,正确配加载体DNA 与外源DNA 间的比例,是高效获得重组体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应用λ噬菌体或柯斯质粒作载体时,如果配置高比值的载体DNA /外源DNA 的连接反应体系,就有利于重组体分子的形成;在应用质粒作载体时,因为其重组体分子是由一个载体分子和一个外源DNA 片段环化而成的,所以当载体DNA 与外源DNA 的比例为1时,最有利于重组体分子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