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原的递呈和识别

标签:
教育抗原抗原-mhc复合体 |
分类: 疑难问题的解决 |
疑难问题:在免疫学的学习中,学生经常会问到抗原的递呈和识别方面的问题,如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怎么不识别和处理巨噬细胞,因为它也形成抗原-MHC复合体,辅助性T细胞能不能识别被感染的细胞的抗原-MHC复合体?因为在教材的图示中,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和辅助性T细胞都是复合体。答案是否定的,因为它们是不同的抗原-MHC复合体。另外,呈递细胞也不仅仅是巨噬细胞。
一、外源性抗原
外源性抗原经吞噬或吞饮作用,被抗原呈递细胞(Antigen-presenting cells, APC)(教材中指的是巨噬细胞)摄入胞内形成吞噬体,后者与溶酶体融合形成吞噬溶酶体。抗原在吞噬溶酶体内酸性环境中被蛋白水解酶降解为小分子多肽,其中具有免疫原性(是指能引起免疫应答的性能)的称为抗原肽。内质网中合成的MHC-类分子进入高尔基体后,由分泌小泡携带,通过与吞噬溶酶体融合,使抗原肽与小泡内MHC-类分子结合形成抗原肽-MHC类分子复合物。该复合物表达于APC表面,可被相应CD4+T细胞(一种辅助性T细胞)识别结合。
内源性抗原是指细胞自身合成的抗原,如肿瘤抗原和病毒蛋白抗原等。内源性抗原在细胞内生成后,可被存在于胞质中的蛋白酶体,即小分子聚合多肽体(LMP)降解成小分子多肽;小分子多肽与热休克蛋白70/90(是指细胞在应激原特别是环境高温诱导下所生成的一组蛋白质)在胞质内结合后,经抗原肽转运体(TAP)转运到内质网中,通过加工修饰成为具有免疫原性的抗原肽;抗原肽与内质网中合成的MHC类分子结合,形成抗原肽-MHC类分子结合形成抗原肽-MHC类分子复合物;后者转入高尔基体再通过分泌小泡将其运送到APC表面,供相应CD8+T细胞(一种细胞毒性T细胞)识别结合。
三、抗原呈递细胞(APC)(知识拓展)
1.职抗原呈递细胞
:单核吞噬细胞系统、
2.非专职抗原呈递细胞 :包括血管内皮细胞、上皮细胞、间质细胞、皮肤成纤维细胞、活化的T细胞等,通常与炎症反应的发生和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病机制有关。
3.机体有核细胞:能将内源性蛋白抗原降解成多肽片段,多肽片段与MHC-1类分子结合为复合物表达在细胞表面,并递呈给CD8+细胞。